人类早期“驯服”绳结历史资料,不管我们事先怎么整理,耳机总是会自行变成一团乱麻;相反,鞋带不管系得多么紧,都会在关键时刻自己解开。
不过,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这些绳结显著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绳结对于人类来说,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这里的“柔性条状物”当然不限于绳子,也可以指各种纤维或者金属丝等材料。
人类“系疙瘩”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原始工具上留下的痕迹来看,人类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会使用绳结了。
原始绳结的材料大多是植物纤维,很难经受住岁月的“摧残”。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绳结来自秘鲁北部,是一个用凤梨科植物的叶子打成的结,有12110~11770 年的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绳结实物,是一个4400~4200年前的麻绳结,出土于钱山漾遗址。
虽然在今天看来,人类使用绳结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对于原始阶段的人类祖先来说,绳结这种能够将不同物质连接在一起的工具,简直就是革命性的发明。
最初人类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在绳结出现之前,人类没有办法将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所以那时的石器都是无柄的。
给工具加上柄,就可以让工具的作用点远离手臂,这样一方面能够延长手臂的长度;另一方面能形成杠杆,让手的力量放大。和原始石器相比,有柄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让人类更好地生存。
绳结的连接功能在之后的历史中也大放异彩。秦始皇陵出土的石质甲胄,就是用青铜丝将石片系在一起制成的。如果没有绳结的连接,这种防御与灵活兼顾的盔甲将难以制作。
《周易·系辞下》有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就是人类记录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结绳记事的方法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说白了,就是有事儿先系个“疙瘩”,以后见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就能回忆起当时发生的事。
说实话,平时连手机备忘录都不能拯救我们这些现代“健忘人士”的大脑;古人靠这些“疙瘩”,真的能记住什么信息吗?
其实绳结不只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提醒工具,大量绳结的排列组合还可以起到类似文字的作用。
比如,古代印加就有一种神奇的结绳记事法,叫做“奇普”(Quipu)。在制作“奇普”时,印加人会用上14种颜色的绳索,不同的颜色搭配上不同的绳结排列方式,能够组合出95种独特的模式。据说,这些色彩和绳结的组合可以代表音节和单词。
有证据表明,印加人在对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时候,甚至使用了加密过的“奇普”来传递情报。
在漫长的相处中,人类对这些“疙瘩”日久生情,逐渐把绳结当成了一种装饰物。
在青海孙家寨出土的一些距今5000年的彩陶盆上,绘制着类似绳结的纹饰。这说明,绳结在当时可能已经有了装饰功能。
在战国时代的彩绘木俑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服饰上美丽的绳结花纹。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衣有桧,带有结”的服饰文化。至此,“结”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工具,变成了一种重要的饰物,象征着和谐、团圆和吉祥。
随着技术的提高,绳结变得越来越牢固。但“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越是牢固的绳结就越难解开。
觿是一种用兽骨或玉石等材料制成的小锥子。在使用的时候,把觿插入绳结的缝隙中将绳结撬松,就可以解开绳结了。
由于古人宽衣时经常需要解结,觿作为常用工具被随身佩戴,渐渐地有了装饰作用。
觿不仅变得越来越漂亮,还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由于它有解结的作用,古人认为玉觿可以象征“变乱为治”。汉代刘向在《说苑》里就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觿”。
《诗经》有云,“芄兰之支,童子配觿”。在古代,父母会为儿童佩戴觿,以此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希冀,希望以后孩子遇到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系结和解结,最初只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发展出的一种单纯的生产活动。我国古人从日常实践中提炼出了绳结蕴含的“合”与“解”的哲理,最终将绳结变成具有了美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这正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一种体现。耀世手机app怎么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