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这个字很有意思。就字本身而言,“酉(yǒu)”为古代的酒器,“昔”则是过去、很久的意思,“酉”与“昔”组合后,可理解为“醋”需要酿造很久,说明醋是在酒器中发酵变质后生成的。
醋在古代被叫得最多的名字就是苦酒。古人把舌头感知到的味道分为五种:酸苦辛咸甘。酒可以有苦辛甘三种味道,“苦酒”就是指酸酒。正因为“苦酒”是发酸的酒,后人就把“苦酒”作为醋的别名。
醋被仪狄创造出来后,就一直广为流传。到了周朝,醋被称为“醯(xī)”,宫廷之中已经有了“醯人”醋为啥叫“醋。史载周天子食谱中醯为上品,在这一时期,醋的地位比酒更高一些。
在南北朝时期,醋的名字还叫做酢(cù)。醯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酸,也称酢,现在日本仍用“酢”字称醋。醋在我国南北朝时被人视为贵重奢侈品,官员、名士之间宴请,把有无醋作调料视为招待档次高低的一条标准。
醋的名字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唐朝。《广韵》记载:“酢浆也,醋也。”这也是“醋”字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从此,醋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
仪狄造醋后,人们受到了酿酒过程的启发,酿醋技术不断完善。到周朝时,醋的酿造技术已基本成熟。《周礼》记载:“醯人掌共五齐七菹,凡醯物”。这里的“醯人”指的是专门负责酿造和管理醋的官员,五齐的意思,就是需要经过五个发酵阶段,才能成功酿造出醋来。当时“醯人”地位很高,在帝王贵族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祭神祀祖和款待宾客都要用醋,根据祭神祀祖人身份的不同,用醋量也都有一定的规制。《史记》记载,汉代初期社会稳定,推行休养生息,谷物产量提高,醋也开始大规模生产,醋的贸易发达,当时在交通发达的大都市里,每年贩卖醋千瓮,所赚取的财富,可以和千乘之家相比。东汉著作《四民月令》中记载:“四月四日可做酢,五月五日也可做酢”,说明当时有酿醋的固定时间。南北朝时,酿醋工艺更趋于完美,《齐民要术》中便有专门的“作酢法”一篇详细记载了酿醋工艺。同时,由于社会动荡,粮食短缺,而醋的酿造原料就是粮食。因此醋被视为奢侈品,官员在相互宴请时,往往把有无醋做调料视为宴席档次的重要评判标准。到了唐代,醋已经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必备品,《吴地记》记载,苏州平门“西北面有酱醋城”,说明当时日常生活中醋的用量非常大。宋代时,《梦梁录》中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说明当时醋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明清时期,因为原料不同,发酵环境也有差异,醋的种类增多,风味各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米醋、曲醋、果醋等数十余种醋的酿造方法。
地理图志书《星野图考》载:“汝海应野多酒事,仪狄造酒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取其水耳”。汝海即汝河,应邑之野指的就是今天的宝丰县境内。
酿酒与做醋未曾分家。宝丰东部平地适宜谷物生长,西部丘陵多种高粱。境内运粮河、石河、净肠河、应河、汝河等河道交错,水资源丰富,酿酒造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楚太子建在此筑城父,秦置父城县,这里成为方圆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父城位于运粮河畔,运粮河北连汝河,进而通江达海;茶马古道、宛洛古道、三鸦道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使各处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运送至父城,父城的酒、醋等物资也可以由此送往全国各地,给父城酿造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汉代的雇佣制度》记载: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的社会地位在当时非常高,这也促进了酿造行业的发展。当时,父城大地醋坊比比皆是,商号林立,来往贩醋车乘络绎不绝。《宋史》记载,宋代对盐、茶、酒、醋等生活用品实行专卖制度,税收管理非常严格。宋代起,朝廷开始收取醋税。当时在坊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由此可见酒醋业的发达,当时的龙兴县也因此地“物宝源丰、宝货兴发”,而被宋徽宗赐名“宝丰”。
宝丰至今仍流传着“大树将军”冯异与宝丰醋的故事。据传,东汉开国大将冯异带兵北上抗击匈奴,将士水土不服,很多都患上了肠疾。冯异派人从家乡调来小米醋,让士兵们配饭吃。将士们肠疾痊愈,士气大增,一举打败了匈奴。刘秀赐封父城米醋为“宫廷御醯”,小米醋由此开始扬名天下。明清时期,宝丰小米醋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明成祖朱棣封宝丰醋为“御用醋”,并亲书“上乘佳佐、稀世精酿”。乾隆帝曾御赐宝丰醋匠“黄马褂”一件,以示恩宠。耀世手机app怎么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