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悦平台-首页1978 年 12 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79年4月, 中共中央又提出了对整个民经济实行“调整、 改革、整顿、 提高” 的八字方针, 坚持 “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的政策。按照党中央的方针和政策, 阀门行业各厂先后进行了恢复性和建设性企业整顿, 生产管理形式开始从 “生产型” 转向 “生产经营型”。同时,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推广节能技术和发展节能产品, 发放生产许可证, 并制定了 “七五” 规划和 2000 年设想目标, 使整个阀门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在 “调整、 改革、 整顿、 提高” 八字方针指引下, 阀门行业各厂按一机部的 “机械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整顿企业管理十二条” 标准进行整顿。各厂都成立了企业整顿领导小组, 发动群众, 进行了恢复性企业整顿。通过整顿, 强化了生产指挥管理机构, 落实了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 健全了 “岗位责任制” “考勤制” “质量检验制” “交接班制” “安全生产制” “设备维护保养制” “经济核算制” 等多项企业管理制度。各厂在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 也抓了技术管理, 对产品标准、 图样和技术文件重新进行整顿和归档等。
1982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提出了 《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阀门行业各厂又投入了以提高经营管理, 加强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抓好生产计划管理与完善经济责任制为重点和以做好五项工作、 三项建设、 实现六好企业为目标的全面企业整顿。
经过两次企业整顿, 阀门行业生产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原来亏损的企业开始转亏为盈, 原来较好的企业也更上一层楼。
1983 年阀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 0. 76 亿元, 产品销售税金 0. 24 亿元, 利润和税金累计总额为 1 亿元。1983 年实现利润水平比 1982 年增长 47. 5%, 盈利额达到 1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 19 家, 盈利额达到 400 万元以上的有两家, 盈利额达到 500 万元以上的有 1 家, 突破了 1982 年的水平。1983 年亏损企业为 4 家, 比1982 年减少了 9 家, 亏损面占阀门行业总企业数的 2. 7%, 比 1982 年下降了6%。1983 年全行业人均利润为 927 元, 比 1982 年 658 元增长 41%。1983 年全行业每名职工平均创造价值为 6157 元, 比 1982 年提高 11%, 比 1980 年提高14%。在 “五项整顿” 验收合格的基础上, 阀门行业各厂开始向现代化管理迈进, 如上海市东海阀门厂开始在企业管理上应用电子计算机, 上海阀门厂、 开封高中压阀门厂、 铁岭地区阀门厂也着手开展这一工作。
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 阀门工业的生产面临着新的形势, 工业建设速度放慢, 基本建设压缩, 一大批石化基建项目的设备成套进口, 传统的阀门用户也在调整之中减少了订货, 造成大部分生产厂 “吃不饱”;同时, 国家急需的节能产品和新产品, 由于品种、 质量、 技术水平、 交货期等方面原因, 反而 “吃不了”, 被外商占去了一部分市场。这种矛盾从企业外部来说, 主要是经济体制不合理所造成的。从企业内部来说, 主要是企业缺少活力和后劲, 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冲击, 经营理念落后。长期以来, 国内企业主要依靠国家统产、 统销, 吃国家“大锅饭”。因此在产品需求发生变化, 产需关系失衡, 得不到上级的 “产、 供、销” 一起包时, 企业就没有应变能力。产品销路打不开, 甚至连长期短缺的高中压阀门的销路都成了问题, 普遍感到原有的传统产品 “吃不饱”。另一方面, 产品技术水平上不去, 更新换代十分缓慢, 对难度大、 要求高的新产品又 “吃不了”。
这是传统管理体制在调整时期的综合反映。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形势, 各企业纷纷派出大批人员到全国各地走访用户, 进行市场调查和产品质量调查, 主动登门拜访和承接任务。各企业开始从依赖统产、 统供、 统销的圈子里走了出来。
1979 年以来, 企业获得了在国家计划外自行安排生产和自行销售的自主权以后, 各厂都开始把生产经营放在重要地位, 纷纷建立或加强经营销售部门, 开展市场调查和预测, 加强为用户服务, 逐渐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形转变。各企业从实践中体会到, 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特点, 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断发展新产品, 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例如:武汉阀门厂加强了营销力量, 先后有 120 人次到全国各地走访了 925 个用户, 赢得了用户信任。
1979 年开展第一个 “质量月” 活动以来, 各阀门厂积极建立和健全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不少企业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班, 培养了大批质量管理干部。阀门行业也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开展质量评比和情报活动。1979 年 5 月,在杭州召开阀门行业组长厂会议, 评选铁岭阀门厂、 武汉阀门厂和上海阀门厂为1978 年产品质量优胜单位, 进一步修订了 《阀门产品质量分等规定》。1980 年部局在蚌埠召开了质量工作座谈会, 研究制定了解决质量问题的产品升级创优规划, 推动各厂开展创优活动。截至 1983 年底, 先后有铁岭阀门厂的 “铁阀” 牌Z45T-10、DN600 和武汉阀门厂的 Z44T-10、 DN400 低压闸阀, 上海阀门厂的A42Y-16C 系列安全阀和瓦房店阀门厂的 J41T-10 低压截止阀荣获国家银质奖,还有 52 个品种规格的阀门产品获得部优或省优等级。
为了提高全行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行业活动又增加了生产管理的内容。定期开展经济技术情报交流,从而及时提供、 传递了企业管理信息。由部局组织了阀门行业生产管理小组, 进行了生产管理专业研究,编印了《阀门生产管理研究》,共同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程(包括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规程、在制品管理制度、行业生产管理互检方法细则),推广了沈阳高中压阀门厂的滚动计划、上海阀门厂的网络计划、大连高压阀门厂的组织均衡生产先进经验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财务管理,组织了财务人员和成本员开展活动, 编制了《阀门产品财务成本核算规程》和《财务指标考核办法》,还进行了财务分析、咨询和扭亏为盈的经验交流。为完善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完成利率上缴任务,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维护财经纪律,以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做了很多工作。为加强行业厂的劳动定额管理,还组织了行业性的阀门产品工时定额标定, 制定了《阀门行业产品加工工时标准定额》,并开展同行业的互学互检互帮活动。在物资供应、工具订购等管理工作方面也适时地开展了一些行业活动。
1977 年 10 月, 应日中经济协会邀请,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阀门考察代表团前往日本, 先后在日本考察了 30 个阀门制造厂及有关协作厂。而后, 日本东亚阀门公司、 日本制钢所、 日本神户制钢所、 日本久保田铁工厂、 日本大洋铸钢公司和英国赛克公司等国外同行先后来华进行技术交流。
1982 年 10 月, 以冈野正实为团长的日本阀门工业代表团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技术交流。同年,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派员代表中国标准协会 (CAS) 前往法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阀门分委会 (TC153/ SCI) 第九次会议。
对外开放以后, 阀门行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迈开了步伐, 有些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并开始初见成效。引进的项目有:大连高压阀门厂从加拿大维兰(VELAN) 公司引进了疏水阀技术;天津塘沽阀门厂从美国马克 (MARK) 公司引进了无法兰对夹式中线蝶阀技术;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从美国费城齿轮公司引进了阀门电动装置里米托克技术;上海阀门厂从德国巴布扣克公司引进了安全阀技术;沈阳高中阀门厂从美国 ACF-WKM 公司引进了平板闸阀技术;上海阀门五厂从英国桑达斯公司引进了隔膜阀技术;北京市阀门总厂从德国盖斯特拉公司引进了双钢片疏水阀技术。此外, 开封高压阀门厂、 兰州高压阀门厂、 良工阀门厂、 天津阀门厂、 铁岭地区阀门厂等的技术引进工作也在进行中。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于 1981 年与美国费城齿轮公司 (里米托克公司的总公司) 签订了 《里米托克阀门驱动装置设计、 制造、 销售许可证及专有技术合同》。到 1984 年底, 阀门行业共签订了 9 项技术引进合同, 其方式主要是许可证贸易和合作生产两种。
引进技术消化较好的厂家是天津塘沽阀门厂。该厂于 1980 年 3 月与美国马克公司签订 《中线型对夹式蝶阀合作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 技术资料到厂后, 第 9个月生产出样机, 第二年已批量生产, 产值 58 万元, 创利润 32 万元, 第三年起每年创外汇 80 多万元, 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水平向世界先进水平前进一步,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代, 使我国的阀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阀门行业的技术引进工作发展是不平衡的, 凡是能较快、 较好地消化引进技术的企业, 其特点首先是领导重视, 能如期执行合同, 采取积极措施, 完成引进产品技术消化工作, 制造出产品, 做好鉴定工作, 进入国内外市场,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是能举一反三地移植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 派生出新产品, 改进老产品;第三是把考察了解到对企业有利的、 有发展前途的、 能吸收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设备尽量引进并充分应用, 来改善企业生产技术条件, 使企业更上一个台阶;第四是能将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生产管理方式方法应用到企业中, 来改进和提高企业水平。总之, 引进工作做得好的企业是既出产品, 又出人才;既提高了技术水平, 又提高了企业水平;既打开了国内市场, 又打进了国际市场。反之, 引进技术工作比较差的企业与之相反, 合同不履行, 行动不积极, 动作缓慢, 一拖再拖, 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企业效益得不到提升, 以致引进后几年进步不大。这些经验教训是以后引进技术企业的很好借鉴。
实行对外开放后,阀门出口额日益增加。1978 年我国出口阀门4.1万台, 创外汇111万美元;1982年出口29万台, 创外汇近480万美元。1982年比1978年出口金额增长了3倍多。出口的地区是美国、东欧、东南亚非洲等地。
1980 年,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和上海阀门二厂与美国时代探索公司签订了按美国国家标准(ANSI)和美国石油学会标准 (API) 生产出口铸钢闸阀的合同。当年就试制出样机, 经外商验收,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按期交货, 共生产2500 多 t, 创外汇550万美元。
上海地区生产出口铸钢闸阀,远销美国,不仅创了外汇,而且使高中压阀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1983年4月,上海市派出出口铸钢阀门质量调查小组,赴美国进行实地考察。据调查,我国出口的铸钢闸阀与美、日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毫不逊色,很受用户欢迎, 这说明我国高中压阀门完全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为了扩大宣传和出口,一机部多次选送阀门样机到国外展会展出, 曾到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展出, 又在1981年10月选送标准铸钢闸阀样机到墨西哥、 爱尔兰、 阿根廷等国展出。1983年4月,由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和机械部联合组成阀门贸易小组,到法国、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市场调查和产品推销,共签订了7项合同,阀门出口成交额达291万美元。
经过企业整顿, 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 为阀门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整个阀门行业为实现 “三上一提高” (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不断开拓前进。
1985 年5 月,机械部在辽宁铁岭主持召开了全国阀门行业工作会议。各大区正、副组长及部分行业厂、有关科研院所 56 个单位的11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石化通用局的练元坚总工程师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代表们围绕着如何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实现 “三上一提高”,开创新局面这个中心议题,深入地讨论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产品更新改造、发展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以及发放生产许可证等 4 项重大技术政策, 提出了《阀门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计划》 和 《阀门行业产品更新改造实施计划》,修订了 《阀门产品生产许可证细则》。这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阀门行业开创了新局面,为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进行产品更新换代、 发展节能阀门指明了方向。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实现 “三上一提高” 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全行业生产技术水平,满足大型引进成套设备的配套需要,使阀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在国家标准局和机械部的领导重视下,石化通用局于1981年组织水电部、化工部、六机部及阀门行业主要厂成立了阀门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搜集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阀门的相关标准。在消化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尽量适应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急需,凡没有ISO正式标准的可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制定或修订部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可以作为行业内部标准(CVA) 试行。1985-1988年经过多方面努力,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33项国家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材料标准和方法标准。
铁岭会议制定了《阀门行业更新改造实施计划》,在 “六五” 和 “七五” 期间将现有老产品全部更新改造完毕。铁岭会议后,全行业纷纷行动, 进行老产品更新改造。1983 年9月,部分阀门生产厂分别在兰州、 大连、武汉进行了铸钢阀、锻钢阀、低压阀的更新改造联合设计。上海良工阀门厂对PN16、PN25,DN80、DN100的闸阀进行了更新设计,上海阀门厂对PN16、PN40,DN200~DN400的闸阀进行了更新设计。经行业组织验收,这些产品达到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并投入了批量生产,对外可出口,对内可满足石油、石油化工使用,是能畅销国内外市场的产品。
阀门对能源的开发和节约有很大的作用。铁岭会议提出 “六五” 规划后的3年先集中力量抓蒸汽管网和降低阀门流体阻力两方面工作,要求生产疏水阀等节能阀门的企业,按计划抓紧完成新产品的试制鉴定和老产品更新改造工作,补齐系列规格进行批量生产;要求各厂大力发展低流阻系列新产品,如直流式截止阀、截止止回阀、蝶式止回阀、缓闭蝶阀等。部局对节能阀门十分重视,把部分疏水阀及低流阻阀门都列为全国节能新产品定期公布推广,并相应淘汰耗能高的老产品。通用机械技术设计成套公司和北京市阀门总厂、大连高压阀门厂在开发节能阀门产品和节能技术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通用机械研究所也抓紧完善和建立阀门流阻试验装置,开始对经过更新改造后的系列产品进行流阻系数测定。几年间,国家计委、经委先后组织召开了 “供热系统节能座谈会”和全国节能的调查,提出了供热系统节能目标,要求到1990年每年节约 3800 万t 煤,要求提供性能好、质量高的蒸汽管网节能产品。为了贯彻国家计委、经委的节能目标,机械工业部石化通用局于1984年5月在扬州召开了蒸汽管网节能产品专业会议,重点布置安排了蒸汽管网节能和阀门流阻研究的两方面工作。扬州会议后,北京市阀门总厂、北京阀门研究所、大连高压阀门厂、天津第三阀门厂先后研制出自由浮球式、倒吊桶式疏水阀、六种双金属片式疏水阀、杠杆浮球式疏水阀和热动力型圆盘式疏水阀等。与老产品比,可节约蒸汽10%,连续运转周期由2~3个月提高到 8000h 以上,这些产品已由国家公布推广。
铁岭会议决定,首先对量大面广、节能和对生产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铸钢闸阀、蒸汽疏水阀、安全阀发放生产许可证,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政策, 对提高阀门产品质量将会有深远的影响。这项技术政策要求在发证前必须经过综合性的型式试验检测,而型式试验检测台架要事先经过国家正式检查验收并决定:安全阀检测在上海阀门厂进行,蒸汽疏水阀检测在通用技术设计成套公司和北京市阀门总厂或北京阀门研究所进行,其余阀门检测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进行。为了促进阀门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放许可证工作的开展,机械部石化通用局于1984年4月在上海召开了阀门行业部分厂长工作会议。会议落实、 制定了行业各厂1984年和1985年两年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计划,对上海良工阀门厂等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铸钢闸阀产品进行了验收,讨论了阀门产品发放许可证实施细则、 “三上一提高” 的近期目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10条措施。
按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切实地进行老产品改造, 有步骤地发展节能阀门产品,狠抓阀门产品质量,有目的地进行企业技术改造等5 项工作,是贯彻 “三上一提高” 方针的基础保证,是迎接阀门行业振兴时期到来的前提条件。
开创新局面时期的1979-1990年, 经过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过程, 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政策, 生产管理形式从 “生产型” 转向 “生产经营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阀门产量逐年增加。开创新局面时期(1979-1990年)的阀门产量见表 5-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坚持以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 的政策,阀门企业开始从 “生产型” 转向 “生产经营型”。这期间,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也多次到企业考察。
在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 的形势下, 阀门行业难以组织起生产阀门的全部企业, 有大批的民营阀门制造企业无法纳入行业组织, 因此需要筹建阀门协会。
1986 年, 按机械工业部石化通用局科技处的指示精神, 由北京市阀门总厂、石家庄阀门二厂、 铁岭阀门厂、 上海阀门七厂、 沈阳高中压阀门厂、 开封高压阀门厂和兰州高压阀门厂抽调人员组成阀门协会筹备组, 暂借位于北京天坛东路76 号北京阀门研究所的 4 间房办公, 面积约有 60㎡, 着手开展协会工作。
1988 年 6 月,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以机通字 〔1988〕 052 号文正式批准阀门协会成立, 并定名为中国通用机械阀门行业协会 (2000 年更名为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 简称阀协)。1988 年 11 月 28—30 日, 在石家庄召开中国通用机械阀门行业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和第一次理事会, 会议选举了开封高压阀门厂为理事长单位, 开封高压阀门厂党委书记沈延新担任理事长, 万家齐担任秘书长。
1992 年 4 月 14 日, 阀协在重庆市召开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 选举开封高压阀门厂党委书记沈延新继续担任理事长, 万家齐继续担任秘书长。
1996 年 5 月 28 日, 阀协在武汉召开第三届第一次理事会, 选举袁茂臻为理事长, 万家齐继续担任秘书长。
2000 年 4 月 20 日, 阀协在长沙召开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 选举开封高压阀门厂黄志远厂长为理事长, 康家桥为秘书长。
2000 年 11 月 10 日, 阀协在广东番禺召开第四届第二次理事会, 选举通过开封高压阀门厂新任厂长贺领同志担任理事长。
这个时期, 各厂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就是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国外的贸易政策, 因此, 协会首先着手技术开发相关工作。
技术开发部首先进行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搜集工作, 搜集产品出口急需的标准, 如基础标准、 结构长度标准、 法兰标准、 产品标准、 检验标准等。从美国标准搜集入手:如美国的基础标准是美国机械工程学会标准 ASME B16. 34,结构长度标准是 ASME B16. 10, 法兰标准是 ASME B16. 5;产品标准是美国石油学会标准, 如闸阀是 API600, 锻钢阀是 API602, 球阀 是 API608, 蝶 阀 是API609, 井口阀是 API6A, 天然气输送球阀、 平行式闸阀、 旋塞阀和止回阀是API6D 等;检验标准是 API598;材料标准是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 ASTM, 如碳素钢铸件是ASTM A216, 碳素钢锻件是 ASTM A105, 不锈钢和合金钢锻件是ASTM A182, 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是 ASTM A351, 螺栓标准是 ASTM A193,螺母标准是 ASTM A194 等。另外, 还使用美国阀门和管件制造商协会标准 MSS。通过技术开发部的努力, 搜集到了这些标准中的大部分, 随后筹备组和沈阳阀门研究所联系, 开展翻译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大部分标准都翻译出来, 提供给协会各成员厂使用。其次是各厂在使用标准的同时, 有时也会使用原文标准, 为了帮助各厂使用原文标准, 协会组织编写了 《阀门英汉缩略语词典》,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搜集了大量阀门缩略语, 印刷后提供给协会成员厂。此后, 为了帮助出口产品到欧盟的企业掌握其进、 出口政策, 还翻译了欧盟指令, 提供给拟出口欧盟的企业使用。
经过阀门行业的共同努力, 在机械工业部石化通用局科技处的组织领导下,阀门行业完成了 33 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 包括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材料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这些标准都是经修改或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而制定的, 应用这些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很有帮助。因此, 协会通过组织标准培训班, 请起草标准的技术人员进行标准讲解, 大大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协会组织行业企业收集分析企业统计信息, 进行企业之间先进经验交流, 互相参观学习, 促进行业企业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开办了 《阀协通讯》 和 《阀门市场参考价格》, 引导市场价格, 使之更合理。
协会开始只发展国营企业为会员, 不吸收民营企业加入协会, 因此当时协会的会员厂仅有 92 家。
自从沈阳阀门研究所担任机械工业部阀门科技情报网组长厂以来, 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阀门行业情报工作会议, 即 1988 年 10 月在沈阳召开的全国阀门行业第五次情报工作会议, 1991 年6 月在兰州召开的全国阀门行业第六次情报工作会议, 1994 年 10 月在沈阳召开的机械工业部阀门科技信息网第七次工作会议(庆祝建网 30 周年纪念)。在这三次会议上, 为了阀门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 先后布置了全网和大区网的调研任务, 分别是:
《海洋石油用阀门资料选编》———主编:开封高压阀门厂、 上海良工阀门厂。
“三个三 (30 万 t/年合成氨、 30 万 t/ 年乙烯、 3 万 m 3 / 年空分) 用阀门调研”———负责单位:上海阀门厂、 成都阀门厂。
《国内主要阀门厂家情况调查汇编设备部分》———主编:开封高压阀门厂、铁岭阀门厂。
《国外阀门制造工艺水平与分析》———主编:沈阳阀门研究所、 北京市阀门总厂、 上海阀门厂。
《国内外阀门制造工艺文献题录》———主编:大连高压阀门厂、 沈阳阀门研究所。
“石化装置对阀门需求及展望” (西南地区阀门科技情报网项目)———负责单位:成都阀门厂。
“阀门工厂生产现场管理” (本项目分文字资料、 声像资料两部分)———负责单位:北京市阀门总厂等。
《国内外阀门新结构》 (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主编:北京阀门研究所。
以上项目在参加单位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按期、 按质地完成了工作,对阀门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及企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阀门产品属于一般市场竞争性产品, 国家不再统购统销, 由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民营阀门企业骤增, 仅温州一地就达上千家。为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减少加工工序 (如减少热处理工序), 减小壳体壁厚等, 以低价中标, 致使压力管道元件阀门事故多发, 影响装置的安全生产。
阀门产品要取得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 销售, 阀门生产许可证由国家劳动总局组织颁发。为了杜绝压力管道元件阀门的产品质量给管道或装置造成事故, 国家劳动总局决定由国家劳动总局、 北京金属结构厂和北京阀门研究所共同研究安全注册办法, 制定安全注册条件, 进行 AZ 安全注册。随着国家劳动总局和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检验局合并, AZ 安全注册改为特种设备 (TS) 生产许可证。阀门是压力管道元件, 属于特种设备, 因此要取得 TS 认证才可生产、 销售。随后又制定了 TSG D2001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 TSG D7002 《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阀门制造企业都要按这两个文件要求申请 TS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 民营阀门制造企业在浙江温州和河南等地区异军突起, 如位于浙江永嘉瓯北的超达阀门有限公司、 保一阀门厂、 浙江方正阀门厂、伯特利阀门有限公司、 环球阀门有限公司、 宣达阀门有限公司等近千家;位于温州永强的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 江南阀门有限公司、 浙江五洲阀门有限公司、凯喜姆阀门有限公司等几百家;位于河南荥阳地区的河南高山阀门有限公司、 郑州高压阀门厂、 河南高中压阀门厂、 郑州市荥阳通用阀门厂等 60 余家。当时这些厂除部分比较大的有阀门生产资质外, 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生产资质的, 企业规模较小, 多数是几个人到十几个人, 几台机床的小厂。许多企业不按标准生产,不按工序生产, 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使阀门产量大大增加, 也能在某些领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很多较大的民营阀门生产企业, 如浙江超达阀门有限公司、 郑州市蝶阀有限公司也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重视技术人才。1998 年, 浙江超达阀门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技术研究中心, 专门从事阀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开发的金属硬密封高温球阀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郑州市蝶阀有限公司开发了金属硬密封双偏心蝶阀, 深受市场欢迎。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行业协会牵头收集、 翻译国外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 制订行业参考价。阀门情报网发挥了信息交流作用。国家压力容器TS 证的实施, 提升了阀门的质量门槛。市场经济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新生力量。
进入 21 世纪后, 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 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阀门行业就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 原有的国营企业, 大部分转为民营企业, 国有骨干企业大多实现了民营化, 仅有少数企业仍然属于国有企业。
阀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中, 尤其是在电力系统和石化装置中, 阀门更是起着关键作用, 而且用量非常大。我国阀门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特别是市场经济初期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阀门企业总数增加 我国阀门行业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创业历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速度较慢。市场经济初期阀门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全国阀门企业总数已经发展到 4000 多家, 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阀门制造业的一支新的生力军。
2)企业规模大阀门厂家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末, 产值超亿元的阀门企业近百家,超过5000万元的阀门企业近二百家。
3)阀门品种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阀门行业只能生产600多个品种系列、2700多个规格的阀门产品;到 2005年, 已经生产3000多个型号、40000多个规格的阀门产品, 品种包括闸阀、截止阀、节流阀、旋塞阀、球阀、蝶阀、隔膜阀、止回阀、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 调节阀和其他阀类等,共计14大类。
4)技术水平提高阀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及产品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许多阀门制造企业已经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ASME、 API、 EN、BS 等标准)生产阀门产品,当时总体水平已达到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部分产品达到或接近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阀门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已比较完整。
阀门行业多数企业取得了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有约50家取得API和CE认证。
我国的许多阀门产品已打入了国际市场,出口到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出口阀门产品近20亿美元。
5)制造工艺水平提高 阀门行业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树脂砂脱箱造型线生产铸件毛坯,铸件化学成分采用直读光谱仪进行快速分析,采用钴 60γ 射线对铸件进行缺陷检测;锻造采用了模锻和多向模锻工艺;焊接采用了摩擦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喷焊等先进工艺,阀门焊接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多数阀门企业采用组合机床、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进行机械加工,部分企业已经使用加工中心。
6)全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快 据 2005 年末统计,我国共有规模以上阀门制造企业 (年销售收入在 500 万元以上)1200多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03. 07亿元,同比增长61%;利润总额30. 33亿元, 同比增长77%;进口和出货值均达到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70%以上。
由于对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统计数字不够完整和准确, 当时实际阀门生产企业大约有3500多家, 产量和工业产值等数字也有较大差距,估计全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应接近 600亿元人民币。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为了满足我国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对高参数、高技术含量阀门的需求,我国阀门行业骨干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并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了一些阀门设计和制造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比较成功的主要有:
1986 年,开封高压阀门厂引进了日本冈野阀门株式会社的高温高压电站阀门技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又自主研制开发了为 300MW、600MW 亚临界和超临界火电站配套的过热器与再热器水压试验阀、汽轮机各段的抽汽逆回阀、高加旁路阀等产品。截至2005 年,开封高压阀门厂已累计生产销售电站阀门产品3万多台,为 200 多套火电机组提供了阀门配套。
大连大高阀门厂与加拿大维兰公司合作,引进了双金属疏水阀制造技术;与日本冈野阀门株式会社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条热模锻阀门生产线。
哈尔滨锅炉阀门有限公司引进了日本冈野阀门株式会社的安全阀、 电磁泄放阀、 调节阀系列产品制造技术。
吴忠仪表股份公司引进了德国ARCA公司的最新一代模块化智能调节阀技术等。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加快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阀门行业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电力和石化系统中所用阀门,除个别高参数的安全阀和调节阀需要进口外,其他阀门产品我国全部具备开发能力。
经过市场经济初期的发展,新产品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相继开发的产品有:为石油化工大型吸附分子装置配套开发了关键阀门———24 通旋转阀;为石油化工、食品、制药气力输送系统配套开发了用于固体物料气力输送的输送换向阀和滑板阀;为发电、冶金、化工、给排水方面开发了新一代高性能单双向密封的三偏心复合圈密封蝶阀,公称尺寸达DN2000;为硫黄制酸、硫铁矿制酸、烟气制酸及有色冶炼、黑色冶炼、石化、电力等系统的高炉配风、锅炉出口及其他高温管路开发了使用温度达1200℃的高温蝶阀;为核工业领域开发了上装式核电球阀和用于提取核燃料的软硬密封高真空电磁耐压阀;为长输管线开发了 GK 型管线);为电站排灰开发了镶嵌耐磨陶瓷密封闸阀、球阀和调节阀。
此外,还开发生产了高温高压Y型波纹管截止阀、低温波纹管氯气阀、亚临界和超临界高温高压截止阀、生物抗菌隔膜阀等。一些新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阀门制造业为国家许多重大工程生产了大量的阀门产品,如45万t和60万~70万t乙烯改造工程、“西气东输” 管道输送、30万t合成氨、三峡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 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等。
200 多台 300MW 和 40 余套 600MW 亚临界火电机组配套阀门可以主要立足国内采购, 除少量高参数安全阀和调节阀需要进口之外,多数电站阀门产品国内都可以制造。另外,300MW 核电站机组配套的核级阀门产品国内也可制造,并且实现了小批量出口。
截至 2005 年,我国阀门制造业的产品已相当于国外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技 术水平,少量高参数阀门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1)科技投入少。由于科技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基础薄弱,产品设计水平低,设计手段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差,跟不上需求领域的发展要求。
2)在技术管理上标准滞后。由于国内阀门制造业对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相继采用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普及提高, 以及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衔接等,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显得有些滞后。阀门行业执行的许多国家标准在2005年制定后长期没有进行修订,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滞后,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3)国产阀门产品还不能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虽然国内阀门产品供大于求,但有些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使用条件要求苛刻的阀门产品,国内生产有困难或用户信不过,还要依靠进口, 如电站用高参数调节阀、减压阀和安全阀,石化、冶金设备用的高参数合金钢阀门和金属密封球阀等。每年大约有100多亿的阀门产品需要进口为相关设备配套。另外,有些用户和业主因国内阀门生产厂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上缺少业绩而将国内企业排斥在外,这也是导致大量国外阀门产品进入我国的原因之一。例如:在 “西气东输”工程主管线全焊接球阀的招标中,行业内专门制造球阀的自贡高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购买了意大利新比隆的球阀技术,生产出了样机,并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严格评定,但最终由于没有使用业绩而未中标。
电力、 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化学工业、 煤制油、 水利建设、 城市供水等需要大量阀门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阀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家 “十一五” 发展规划指出, 到 “十一五” 末期我国电力工业装机容量将达 6 亿 kW,2020年预计全国装机容量9亿kW。按照这一规划目标, “十一五” 期间每年新增装机3000万kW 以上,平均每年投资5000亿元以上。煤电将主要开发高效、低污染的大型机组,60万kW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火电的主力机组。
核电站建设也需要大量阀门产品,国家已批准广东、浙江两套百万千瓦核电站建设项目, “十一五” 期间平均每年要建设2~3套百万千瓦核电站。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当时预计未来10年中,将有2万多千米的输油、输气管线要建设,其中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跨国输油、输气管线。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国家计划继 “西气东输”之后,还要建设2万多千米的跨国输气管线和支线;这些工程项目大约需要2万多台大口径管线球阀和中小口径球阀平板闸阀。
炼油方面将以大型化、高效节能为主要标志,当时预计未来10年要建设10~20个千万吨级世界规模的大型炼油厂。
乙烯是重要的基础原料,国家要新建、改扩建一批80万~100万t级的大型乙烯装置。
化纤的基础原料PTA当时十分短缺,已批和待批的50万~ 60万 t/ 年大型PTA 装置就有十几套,其中也需要一些特殊阀门和大量普通阀门。
大型化肥装置配套阀门较多。年产30万 t合成氨装置的建设为阀门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煤化工开始起步。煤直接液化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很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由于煤直接液化工艺介质工作温度高、压力高、固体颗粒含量高,因此对阀门有很高的要求。
水利建设需要大量阀门。“南水北调” 工程总投资 5000 亿元,需要大量阀门。
2005年,全国阀门生产企业有350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有1438 家,工业总产值在 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80家,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 家。2001-2005年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34. 8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 1297.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74.42 亿元,出货值300.52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2.36 亿元。
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的125家骨干会员企业上报的资料,截至2005年,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42家。
2001-2005年,阀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以平均每年30% 以上增长,利润总额也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
这期间, 部分关键阀门仍然依赖进口。进口的阀门都是为重大工程相关设备配套, 用在关键部位的阀门, 都是技术含量高、 高参数、 新材料以及制作难度较大的阀门, 如核电用的主蒸汽隔离阀、 主蒸汽安全阀、 主给水调节阀、 稳压器安全阀、 安全壳隔离阀等。主要进口的阀门厂商有:美国的特盖特、 考普斯、 福斯、 里米托克;法国的伯纳德、 赛比默、 格瑞斯、 艾默生、 维兰;德国的波谱、森派、 阿达姆斯、 阿尔戈斯;英国的斯派莎克、 罗托克;韩国的三信等。
2000—2005 年, 阀门出口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阀门毛坯, 二是半成品, 三是成品。在成品阀门的出口中, 第一类是单机出口, 相当一部分为贴牌产品;第二类是随成套项目出口的阀门 (电站、 石油化工、 材料等)。2001—2005 年阀门出口情况见表 5-6。
阀门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俄罗斯等。
随着行业发展, 阀门行业出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2001—2003 年阀门行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数量见表 5-7。其中占比较大的有 5 种形式: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从发展趋势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比例每年减少;民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所占比例有较大发展。2001—2003 年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占比增加0. 7 个百分点, 外资企业增加 0. 5 个百分点,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增加 1. 5 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 阀门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民营企业、 股份制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这些企业产权清晰, 机制灵活, 经济增长非常快, 而多数国有企业变得举步艰难。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机制, 国有企业要发展, 走向市场, 就必须深化改革。阀门行业重点企业逐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 重组、 并购等改革。
2003年9月26日,开封市政府决定由郑州市郑蝶阀门有限公司对开封高压阀门厂进行整体并购。2004年1月6日,河南开封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
大连高压阀门厂2002年7月改制成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由外部投资人和公司领导层及全部业务骨干集资购买企业, 改制而成民营股份制企业。
兰州高压阀门厂2003年10月改制重组为兰州高压阀门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7月,整体收购国有资产实现民营,注册资本为2800万元, 其地址、 商标、经营范围均不变。
北京市阀门总厂2002年企业实行产权改革, 实现了民营化, 由几位福建企业家共同投资收购了企业, 完成了民营股份制改制。
苏州高中压阀门厂1996年实施第一次转制,由国有、集体、职工股三部分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改制未到位,企业几年来变化不大, 步伐不快。2003年,在苏州市政府统一规划要求下,对企业进行二次改制,企业性质转为民营企业。
成都阀门厂1999 年由公司员工全员持股改制为民营企业, 之后逐渐进行股份并购变更为部分骨干持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2003年10月, 经上海电器(集团)总公司审核批复, 同意上海良工阀门厂的改制方案, 原上海良工阀门厂正式更名为上海良工阀门厂有限公司, 由几位福建企业家共同出资收购了企业, 完成民营股份制改制。
自贡高压阀门厂2000年被四川禾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 实现了改制,企业成为民营企业。
1996 年,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宣告破产。1997年深圳莱英达收购该厂, 1999年又放弃,交还沈阳市。2001年改制,成立了沈阳盛世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
(1)江苏省阀门行业民营企业发展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逐步形成,江苏省涌现出一批新的民营阀门企业,发展迅猛,有一定的实力与规模,已形成江苏省阀门行业的新生力量。
苏州地区出现的几家阀门新企业,多数企业领导者和业务骨干都出自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 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其中,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发展最快,另外,还有道森阀门有限公司和思达德阀门有限公司, 也发展较快。江苏北部的南通和盐城也相继发展起来了一些阀门企业,有的已成为 “后起之秀”,多数以国际贸易为主,贴牌生产,较大的企业产值多达数亿元。
据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 2003 年底统计,江苏省阀门企业数达 700 多家, 其中民营企业有 600 多家。
(2)温州地区阀门民营企业发展概况 温州地区阀门民营企业发展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从修理库存旧阀门开始,逐渐有些小企业在家庭范围内用一两台机床生产中低压阀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温州地区阀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永嘉瓯北镇有 “阀门一条街” 的称号。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温州的阀门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 一些有胆识、 肯学习的民营企业家开始上规模、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 使温州的阀门民营企业有了质的飞跃和改变, 逐步得到用户和行业的认同。2000 年以后, 温州的民营阀门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建立集团公司,打造龙头企业, 产品也开始有了定向发展,即技术创新、营销创市、成本领先, 使温州阀门民营企业成为我国阀门行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地区先后出现了超达阀门有限公司、宣达阀门有限公司、江南阀门有限公司、 五洲阀门有限公司、慎江阀门有限公司、伯特利阀门有限公司和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民营阀门企业,民营企业的数量达 2000 家左右。
2015 年,温州永嘉县泵阀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72. 6 亿元,外贸出口 2. 51亿美元。
(3)其他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概况 其他地区的阀门民营企业发展不均衡,也不集中, 其中河南郑州荥阳地区是比较集中的地区,产品以中低压阀门为主,高压阀门产品较少, 蝶阀产品比较有竞争力。
天津津南地区也是阀门民营企业发展较集中的地区, 企业以村镇办的集体性质为主。有的企业已成为集团公司性质, 阀门企业是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公司, 如天津大站集团的大站阀门有限公司。
四川省也是阀门生产有名的地区, 多数企业以生产球阀为主, 阀门企业有50 多家。
辽宁省沈阳—大连—铁岭地区也是民营阀门企业较集中地区, 产品高中低压阀门都有, 但因缺少像温州地区特别是像永嘉县地方政府那样的扶植、 引导政策和策略, 所以发展不充分, 有许多企业未充分发展, 处于低水平经营状态。
2001—2005 年, 阀门行业的改革发展较快, 国内主要的骨干阀门企业几乎都实现了改制, 甩掉了多年积累的债务负担, 体制更加灵活, 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 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 阀门市场火爆, 为阀门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阀门企业积极扩建厂房, 添置高端工艺装备, 开发新产品。阀门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出口都出现了较大发展, 同时行业基础更加扎实, 初步具备了开发高端阀门, 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新产品开发、 替代进口产品的基础条件。2001—2005 年阀门行业的经济指标见表 5-8。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5 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阀门制造企业 (年销售收入在 2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806 家, 资产总额 1948 亿元, 生产阀门 994. 11 万 t,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566 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 172 亿元, 完成出货值 344亿元。
2006—2015 年, 阀门行业以市场为导向, 以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为主题,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更新观念,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强化内部管理, 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产品质量, 阀门行业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能力和产品设计制造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截至 2005 年, 阀门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企业数量和行业规模有了较大提高, 基本具备了为国家建设工程项目配套阀门的能力, 但是重大工程项目配套的高端阀门产品还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在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 2006—2015 年, 阀门行业开展了核电、 天然气长输管线、 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等高端阀门的国产化攻关工作。
1)背景能源结构调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 全民生活、 生态环境、 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千秋万代的大事, 受到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 在 “十一五”规划中, 由适度发展核电到积极发展核电, 体现了国家能源政策的重大转变。核电是高效清洁的能源, 世界发达国家都广泛采用核电, 但在我国要积极发展核电, 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核电的设备制造业不能满足核电快速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核电泵阀的设计、 制造严重滞后于核电建设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核电泵阀国产化工作, 为了积极推动核电泵阀的国产化工作, 于 2006 年 3 月在广州召开了核电设备国产化会议。会上,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同志提出, 核电泵阀国产化是核电设备国产化的重中之重, 要求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领导核电泵阀国产化工作, 并且明确该项工作具体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兼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隋永滨同志和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黄鹂副司长负责。随后成立了核电阀门国产化领导小组, 制订了详细的国产化方案和计划, 连续召开了 20多次专题会议, 带领专业制造厂多次走访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通过和核电业主的广泛沟通, 制订了核电阀门国产化的任务、 目标、 进程、 技术路线, 提出了各项积极措施。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和行业协会精心规划, 积极组织, 全力推进, 在全国阀门行业中挑选了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 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等具有核电设计、 制造资质和较好的核电供货业绩的企业, 让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到核电阀门的国产化工作中。
2)制订国产化攻关目标2006 年 4 月, 国家发改委在沈阳召开了核电泵阀国产化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核电泵阀分两步走的目标:红沿河 1 号、 2 号机组国产化比例 40%, 红沿河 3 号、 4 号机组国产化比例达 60%。
以红沿河的第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为依托提出了分阶段国产化进程, 具体国产化目标见表 5-9。
要求核一级关键阀门采用争取国外技术合作、 技术引进以及合作、 合资生产等方式, 加强国内自主研发, 力争国产化比例达到 70%;核二级阀门以自主研发为主, 力争国产化比例达到 80%;核三级及非核级阀门实现完全自主研发生产, 国产化比例基本达到 100%。
3)实施步骤及措施 首先学习借鉴国外核电建设经验。2007 年 4 月 26日, 组织了中韩核电标准交流会。邀请韩国电力协会前主席李宗勋等一行 13 人来华进行核电标准技术交流, 重点介绍法国 RCC 标准和美国 ASME 标准、 韩国消化吸收国外核电先进标准技术情况及法国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RCC-M 的规定要求等。中核总、 中广核、 中电投及相关核电设计院等 40 多家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沈鼓集团、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和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等 80 余家泵阀的生产企业参加了会议。
其次, 为泵阀企业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改善装备条件。为帮助国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 技术改造, 尽快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核电阀门生产能力建设, 国家能源局组织了技术改造贴息计划, 并对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沈阳盛世阀门有限公司、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 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安排了技改专项资金的支持。在贴息计划和技改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和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核电阀门制造的配套生产能力建设, 增添了新装备, 为完成核电阀门国产化目标创造了条件。
再次, 组织核电设计院和制造企业一起讨论制订国产化产品研制技术要求和试验大纲及验收大纲。
最后, 新产品研制成功后, 研制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做了大量有关试验,获得第三方的检测报告, 具备验收条件后, 由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国产化样机鉴定。
经过几年努力, 有关企业陆续开发了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 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核电阀门产品。例如,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公司项目期内进行了多达25 项新产品研制开发项目, 主要有:主蒸汽隔离阀、 核一级稳压器比例喷雾阀、核一级高 C v 值止回阀、 核二级 W 型平行板闸阀、 核一级高压波纹管截止阀等;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等厂家在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期内也进行了大量的新产品研制开发, 主要有:主蒸汽隔离阀、 核一级止回阀、 核一级截止阀、 核一级闸阀、 核级蝶阀、 核级球阀、 主蒸汽安全阀等。产品样机依次通过了鉴定验收, 具备投标条件。图 5-1 所示为核级地坑阀, 图 5-2 所示为核二级直流电动平行座闸阀, 图 5-3 所示为核二级气动截止阀, 图 5-4 所示为高温气冷堆主蒸汽隔离阀, 图 5-5 所示为核电调节阀, 图 5-6所示为轴流式止回阀。
4)阀门国产化率获得较大提升 有关阀门厂家通过自主研制, 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阀门产品, 使核电阀门供货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通过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的实施, 按阀门数量统计, 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的提高较大, 见表 5-10。
从上述供货范围中发现, 核三级阀门已基本 100% 国产化, 完成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但绝大多数的核一级、 核二级关键阀门基本还是依赖进口。因此, 虽然从数量而言, 核岛阀门的国产化比例已达到87. 6%, 但按照价值量计算, 阀门国产化比例仅为约 43. 3%, 见表 5-11。
据了解, 通过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的实施, 红沿河 1 号与 2 号机组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提升至 43. 3%, 方家山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提升至 46. 7%, 较项目期初 (以岭澳二期国产化比例 6. 7% 做比较) 分别提高了 36. 6% 和 40%。秦山二期扩建、 宁德 1 号与 2 号机组、 阳江 1 号与 2 号机组、 福清 1 号与 2 号机组等项目核岛阀门国产化比例与上述情况基本相同。
5)提升了企业制造能力通过国家贴息计划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阀门企业进行了核电阀门配套生产能力的大力建设, 新建了厂房, 添置了加工设备, 完善了试验检测仪器, 使其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核电阀门配套能力方面主要建造了高温高压试验台架, 完善了无损检测中心, 进口了 10MW 回旋加速器等。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进行了设计分析手段的升级建设, 添置大型 CAE 分析软件, 引进 CAE 分析人才, 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制进度。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进行了核电车间技术改造, 使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改造升级了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 为核电安全阀开发创造了条件。
6)获得一批技术成果 在核电泵阀国产化项目期内,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阀门厂有限公司等核电阀门生产企业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 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中, 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 38 台核电阀门样机,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 22 项新产品, 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 20 余项新产品。很多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获得省级及国家级科技奖数十项, 为核电设备国产化比例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7)完善了核电队伍建设 截至 2015 年, 国内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 制造资格许可证的阀门厂家共有约 20 家。其中,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先后取得了 ASME N&NPt 证书, 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 吴江东吴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自动化仪表七厂、 上海阀门五厂有限公司、 浙江三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一核阀门有限公司等也更加严格地按国际标准进行核电阀门的设计、 生产、 检验和试验, 极大地提升了核电阀门的质保管理水平。
同时各个厂家都在核电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 培养了一大批核电阀门设计、工艺、 加工、 质保管理、 焊接、 热处理、 检验和试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8)三代核电阀门攻关取得成果 在二代加机组的核级阀门国产化基础上,有关企业进行了第三代核电站 AP1000 和 EPR 的阀门研制, 明确了研制项目, 制订了研制计划。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研制成功了AP1000 的主蒸汽隔离阀、 主给水隔离阀、 核一级高压楔式闸阀和 AP1000 爆破阀, 以及高温气冷堆的主蒸汽隔离阀、 爆破阀、 止回阀、 核一级气动截止阀等。
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主蒸汽安全阀和稳压器安全阀, 其样机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我国全焊接管线年西气东输一线正式启动。根据国家机械工业局 “机管〔2000〕287号文”, 在北京召开了西气东输工程物资装备国产化会议, 阀门制造商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现为上海电气阀门有限公司)和自贡高压阀门厂参加了会议。2002年自贡高压阀门厂获得国债贷款,向美国GE公司所属意大利新比隆公司引进全焊接管线年试制成功全焊接球阀,并向国内供货。2003年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获得500万元国债贷款,整合上海市资源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于2005年自行研究开发成功NPS20、Class600全焊接管线球阀,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并向国内供货。
2007年12月,西气东输二线正式启动。中石油在北京召开了全焊接大型管线球阀国际招标技术研讨会,国际上著名供货商与国内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自贡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参加了会议。
2008年10月1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在北京召开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方案论证会,安排了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 大型全焊接管线月, 国家能源局在沈阳召开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会议,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同志、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黄鹂副司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隋永滨总工程师和中石油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 大型全焊接管线球阀研制正式立项。该项目的立项对降低西气东输工程造价, 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供应, 振兴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7月, 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研讨会。讨论编制了 《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国产化试制技术条件》。
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成立了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国产化领导小组,张国宝局长任组长,隋永滨会长和黄鹂副司长任副组长。2009年 11月23日,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天然气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启动暨签约仪式。中石油集团与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五洲阀门有限公司签订了NPS40、 NPS48,Class600、Class900 各10台全焊接阀体管线日,上述三家企业完成了30台大口径全焊接管线日,国家能源局在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和五洲阀门有限公司分别主持召开了大型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研制合同产品的出厂鉴定暨验收会。图 5-7所示为大型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三家研制的新产品通过了出厂鉴定暨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设计技术与工艺装备先进, 质保体系健全,具备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管线球阀批量生产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有3家阀门企业开发成功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 全焊接球阀,所有技术性能指标均满足了西气东输主干线的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可以批量生产。
2015年7月16-20日,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等11家阀门企业生产的NPS40、NPS48,Class600、Class900全焊接球阀也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样机鉴定。
2015年,上海电气阀门有限公司、 五洲阀门有限公司和成高阀门有限公司又开发成功了 NPS56、Class900 全焊接大口径球阀。2015年10 月, 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样机鉴定, 并于2017年5月在新疆烟墩完成工业性运行试验。至此,球形壳体 NPS56、 Class900 全焊接管线球阀的试制和工业性运行试验成功, 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以在中俄天然气管线东段和西气东输四线、五线、六线上应用。这标志着全焊接大口径管线球阀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1)任务背景和目标 一封反映火电阀门大量进口的人民来信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要求借鉴核电泵阀设备国产化的经验,推进超 (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国产化。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该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负责牵头。
2010年2月,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委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带队前往华东电力设计院和大型火电厂调研。随后,多次组织阀门企业召开超(超)临界火电站关键阀门国产化现状讨论会,并编制了《关于推进超(超)临界火电站阀门国产化的报告》和《超(超)临界火电阀门国产化实施方案》。
依据超(超)临界火电关键阀门的攻关难度以及业绩情况, 将火电阀门分为三类:第一类阀门是国内已有业绩或已经有出货业绩的, 共计5种,可直接订货;第二类阀门是已有样机并已通过鉴定但无业绩的阀门,或正在进行样机研制且需再做试验和鉴定后,要在依托工程应用的阀门,共计7种;第三类阀门是技术难度最大,需要技术攻关,样机研制、试验和鉴定后,要在后续依托工程应用的。计划通过2~3年的攻关,使绝大部分超(超)临界火电关键阀门实现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 85%左右。
2)启动会和协调会2010年8月26日, 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主持召开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座谈会。
2010 年9月13日, 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主持召开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第二类关键阀门国产化启动会。电力集团公司、 依托工程电厂、 相关电力设计院、 发电设备主机制造集团及阀门制造企业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经充分讨论后认为已具备超 (超) 临界关键阀门国产化条件。会议讨论了 《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隋永滨会长任专家组长;将国产化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展第二类关键阀门研制工作, 第二阶段开展第三类关键阀门研制工作;决定组织国内优秀阀门制造企业、 依托工程电厂、 电力设计研究院、 主机厂联合开展超 (超) 临界关键阀门国产化攻关。
2010 年10月8日, 国家能源局下发了 “国能科技 〔2010〕 335 号” 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 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实施方案 的通知》。
2010年11月22日, 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第一次工作协调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6个相关发电集团公司、5个依托工程项目单位、相关电力设计院、3大发电设备主机制造集团、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及阀门制造企业等 30 余家单位的代表共计100余人。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代表阀门制造行业根据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实施方案》,介绍了第一类阀门业绩和第二类关键阀门的研制方案。会议讨论了第一类阀门的订货意向和第二类阀门的联合研发事宜,明确安排了推进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的步骤和时间计划。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负责组织制造企业和设计院及用户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并协调招标工作。
2010年12月6日, 国家能源局下发了 “国能科技〔2010〕392 号” 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2010年12月14-25日, 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阀门制造企业, 在北京、南京、重庆和郑州等地,与发电集团、 示范电厂、设计院、主机厂等一起,分别召开了六次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第二阶段工作协调会。会议确定了每一依托项目第一类阀门采购清单,协商了第二类阀门联合研发项目和联合研发协议草案;主机厂、设计院和业主单位配合整理并提供了第一类阀门清单和第二类相关阀门技术规格书;编制了22份联合研发协议、9份试验大纲、9份鉴定大纲。
2011年1月27日,南通电厂2X1000MW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联合研发协议签字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1-3月, 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发电集团、示范电厂、主机厂、设计院及阀门制造企业,在哈尔滨、北京等地多次开会讨论试验大纲、鉴定大纲、技术规范书和联合研发协议。
3)签订联合研发协议2011年4月29日, 超(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及四大管道联合研发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召开, 国内17家阀门制造企业与示范电厂、主机厂、设计院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
4)争取国家财政支持 根据财政部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 和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科技部《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2〕30 号)等有关规定,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为此,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于2011年 6月1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课题评审会议,其中超(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获得了2959万元经费支持,经费分给了相关阀门企业,针对超(超) 临界阀门材料、结构与应力分析、关键部件研究、试验技术等进行攻关。
5)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2011年6月20日, 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协调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6月29-30日, 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国产化关键阀门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设计方案评审会上,来自重庆合川双槐电厂、河南三门峡电厂、江苏句容电厂、河南焦作电厂、江苏南通电厂、上海电气、 华东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东方汽轮机厂的9位专家组成员对17 家阀门企业的产品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设计方案合理, 可以进行样机制造。
2011年9 月8日, 在北京召开了重庆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招标工作协调会议。
2011年11月3日, 在北京召开了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协调会议。会议了解了阀门研制进度情况, 讨论了阀门样机鉴定大纲, 安排了样机鉴定计划。
6)二类关键阀门样机鉴定会2011年12月7日、 12月25日, 2012年1月7日及 2012年3月24日分别在上海、开封、大连和北京组织召开了超 (超)临界火电机组第二类关键阀门国产化样机鉴定会,15家阀门制造企业的86台样机通过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样机结构设计合理, 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7)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攻关2012年8月30日, 在北京召开了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启动会, 会议总结了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第一、 二类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经验, 对在前一阶段国产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颁发了奖牌和奖励证书, 布置了第三类阀门的国产化方案和下一步工作任务。
2012 年 10 月 10 日, 国家能源局下发了 “国能科技 〔2012〕 317 号” 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华能长兴电厂等5 个电厂的10 台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为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的示范工程及国产化任务分工。
2012 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第一次工作会议, 承担联合研发任务的电厂、主机厂、设计院及阀门制造企业共计28个单位的 70多位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同讨论了第三类关键阀门共计9种样机的技术规范、 样机参数、 试验大纲以及联合研发协议。
2012 年 12 月 24 日, 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联合研发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在领导和用户的见证下, 项目依托电厂、 主机厂、设计院及阀门制造企业共同正式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
2013 年 2 月 4 日和 4 月 22 日, 在北京分别组织召开了两次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国产化第三类关键阀门设计方案评审会, 15 家阀门企业的 9 种 11 台第三类关键阀门样机的设计方案通过评审。
2013 年12 月3 日—5 日与2014 年2 月17 日, 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组织召开了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第三类关键阀门国产化样机鉴定会, 9 家阀门制造企业的 30 台第三类关键阀门样机通过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 研制的样机结构设计合理, 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填补国内空白,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等先进水平。
8)召开验收总结会2014 年 6 月 26 日, 国家能源局在江苏句容电厂召开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国产化阶段验收总结会。
会议总结了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国产化成果。通过几年的攻关,行业企业研制成功 8 种合计 86 台第二类关键阀门样机和 5 种合计 30 台第三类关键阀门样机, 并通过了相关试验考核和鉴定, 并且已在依托工程中安装使用。其中, 在江苏南通电厂、 江苏句容电厂和浙江长兴电厂等 8 个已经发电的示范电厂使用的国产化阀门产品都顺利使用两年以上时间, 使用状况良好。包括再热器安全阀、 主蒸汽闸阀、 高加三通阀、 小汽机电动蝶阀、 主蒸汽安全阀、 电磁泄放阀、 锅炉与汽机调节阀等共 3 类、 17 种关键阀门已在电厂应用, 替代进口产品, 完成了预定的国产化率 85%的目标。图 5-8 所示为火电高压阀门。
1)化纤、 PTA 装置专用阀门国产化化纤工业的原料对苯二甲酸简称 PTA。20 世纪80 年代初, 为加速化纤工业的发展, 中石化从日本三井公司引进了全套 PTA 装置 (第一条生产线在北京燕山石化投产),PTA 装置中的阀门全部随装置进口。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 积极开展PTA 装置阀门的国产化研制, 相继试制成功钛合金控制阀、 钛合金柱塞阀、 碳石墨侧装式和上装式球阀、 钛合金多通道熔体阀, 满足了 PTA 装置国产化的需要。
2)24 通旋转阀国产化1992 年, 上海汉威特种阀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24通旋转阀, 并申请了 3 项发明专利和 10 项实用新型专利;2012 年, 通过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暨工业化应用鉴定, 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生产 24 通旋转阀的国家, 该产品成功用于常青树技术公司二乙烯原料预处理单元, 模拟移动床工艺。
3)汽油催化吸附脱硫装置球阀国产化2005 年, 中石化采用美国康菲公司的汽油催化吸附脱硫技术, 并于 2007 年在北京燕山石化建成第一套汽油催化吸附装置。装置中的阀门采用美国 Mogas、 加拿大 Gosco 的金属密封球阀。上海开维喜阀门公司成功研制了汽油催化吸附脱硫装置球阀, 并于 2011 年 9 月在北京通过了中石化科技部组织的国产化成果鉴定。
4)连续重整装置用催化剂金属密封球阀国产化 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研制的金属密封球阀, 在中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连续重整装置上进行工业性运行试验, 取得成功。2012 年 11 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上海主持召开科技成果鉴定, 专家认为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耐磨球阀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产品在全国多套装置上服役, 已有 3000 台以上的销售业绩。
5)加氢装置关键阀门国产化 中核苏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 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和上海开维喜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加氢闸阀和截止阀国产化方面取得突出业绩后, 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于 2012年开始与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石化洛阳工程建设公司和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联合研制 NPS8、 Class1500 加氢装置轨道球阀。样机研制成功后, 在广州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两年工业性运行试验。2015 年8 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研制的 NPS2 ~NPS16、 Class900 高压临氢轨道球阀新产品鉴定会, 鉴定认为该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目前该产品已在多套加氢装置上服役, 数量超过2500 台。
2013 年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