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耀世注册_平台
首页_耀世注册_平台
公司地址:山东省德州市耀世娱乐阀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15832555188
联 系 人:陈新建
娱乐网址:www.cngsc.com
集团邮箱:7535077@qq.com
首页/杏福娱乐平台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2-11 23:06    文字:【】【】【
摘要:首页/杏福娱乐平台 随着当前茶叶企业逐渐进入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今创新、优化茶叶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就成为当前任何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

  首页/杏福娱乐平台随着当前茶叶企业逐渐进入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今创新、优化茶叶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就成为当前任何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是从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互联网技术中各个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影响明显超过与其他任何要素,而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健康、成熟发展,就必须充分有效的结合互联网时代要素,通过提升和改造自身经营理念,从而满足时展的具体要求。

  就当前整个时代成熟发展的客观背景以及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状况来看,不难看出整个茶叶产业之间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虽然我国茶叶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化和产品的量化增长,但是更多情况下,由于缺乏统一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茶叶的质量和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把控。同时,随着我国茶叶贸易逐渐融入到世界茶叶产品贸易体系中,我国茶叶产品规范化不足这一缺点和不足,就更为突出和明显,而这不仅不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贸易,同时也与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影响。所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将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对茶叶企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要求。而构建全新的经济模式,不仅是经营元素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整体结构的重塑和再造,通过企业体系经营体系的优化和创造,为整个茶叶企业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新的元素和空间。同时,通过对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状况,以及与世界先进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体系来看,我国茶叶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其思维理念仍然较为传统,缺乏对市场发展变化的敏锐度把握,以及对消费者实际要求之间的全面结合,从而大大限制了茶叶企业的体系化和精品化发展,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自身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如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元素支撑,就需要茶叶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实际需求基础上,通过融入多样化元素,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目标。

  当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茶叶企业更好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点都在于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所以,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不仅仅是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所作出的正确决定。事实上,我国有着诸多茶叶企业,但是更多茶叶企业停留在传统发展阶段,无论是茶叶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经营思维都较为传统。其不仅难以满足时代化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弱,因此很难应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冲击。所以,当前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如何优化茶叶企业经营机制,就需要从茶叶企业内部出发,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综合应用满足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元素。不仅如此,当前随着互联网媒体应用日益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和经营价值最大化,也需要选择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节省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有效帮助。当然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也从本质上引导茶叶企业构建全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与社会、大众相关的文化元素,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念,不仅是当前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现阶段我们对该文化资源应用的重要要求。茶文化就是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要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良好运营。事实上,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对茶叶产品有着极高的消费热情,而茶叶产业不仅有着浓厚的消费群体,同时也有着日益壮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茶叶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品质化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因此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将消费者的具体需要和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管理创新,从而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需求。当然,在当前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着大批量的茶叶企业,同样在其他国家也有着庞大规模的茶叶企业,而通过对整个茶叶国际贸易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仅仅在绿茶中占有相关优势,红茶产品反而需要依赖进口,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最佳经营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创新茶叶企业经营元素,从而提升茶叶企业发展进程。

  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同时也是传统资源大国,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能实现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创新。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来说,尽管是经济元素的融入和应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重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相关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立足茶叶企业发展实际,凸显经济管理与文化元素融入的价值作用,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茶文化元素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文化理念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在对茶文化理念进行全面综合应用过程中,应该从文化理念这一综合概念认知出发,通过具体诠释和综合探究,从而实现对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理想效果。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看,如果将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融入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企业管理模式中所具备的各项元素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实现了整个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化与科学化。就以往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开展状况看,其整体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在于未能将企业经营元素、企业经营目标,乃至企业文化等等各项内容相融合,从而限制了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影响了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随着当前茶叶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任何茶叶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创新和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当然在构建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全新机制过程中,其前提是从消费者自身需要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益。在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互联网资源,无疑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的成熟应用,能够帮助产品经营者和企业经营者,及时快速的筛选相关茶叶产品,同时寻找到与自身产品经营相匹配的消费群体。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机制和产品营销平台。从而确保了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运用最大化,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成本。其次,在茶叶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中,通过对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方向和趋势进行了解,从而确保整个经营模式能够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当然在新的经济模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关注度更为提升,尤其是消费者自身消费心态的变化与企业发展要求相融入,从而实现产业企业经营效益与经营成本的有效融入。实际上,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和空间,就必须充分注重提升产品的内涵。可以说,无论是产品的元素内容应用,还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等,都可以作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重要元素内容。最后,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由于时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国际先进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元素,也就是将国际化理念成熟应用到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说,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元素日益多样,而对任何茶叶企业经营者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对经营模式结构内容的重视程度,积极应对好市场发展变化状况,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想效果。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重新塑造经济模式,不仅仅是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和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茶叶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比如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茶叶产品的营销模式,不能再通过传统的门店营销方式来经营,而更多依靠互联网电商的经营模式。因此,就单一的茶叶产品营销来说,就需要结合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模式和货物配送运营体系。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热烈祝贺贵州省茶叶学会理事会换届选举暨2011年贵州省茶叶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高原明珠”绿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肌超微结构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自古以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咖啡于西方人而言,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茶于中国人的意义,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茶与咖啡是中西方极具代表性的饮品,它们被视为是中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茶的清新淡雅与咖啡的浓香醇厚使它们各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韵调。文章通过介绍两者的起源以及发展状况,分析两种饮品背后的文化差异,以解释现如今中西方文化表现上的不同,甚至通过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相互比较还可以看出中西方的人文气息,以此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与人文情怀。

  文化,经常被很多文人及学者们挂在嘴边或者写到文字里面。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长时间以来就未曾停息过,并且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主题。能够让人意识到的是文化的的确确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是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两部分组成的,而精神生活强调的就是文化上的生活,也就是说没有文化就没有人们的精神生活。众所周知,茶与咖啡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饮品,茶的清香淡雅给饮茶者带来沁人心脾的陶醉之感,而咖啡的浓郁醇香则给饮者带来回味无穷的境界。茶是发源于中国的一种独特的饮品,自古以来它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咖啡于西方人而言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如今茶与咖啡已经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尽管这两者都扮演着静心、舒适、闲淡、享受且注重品位的一种生活文化,但是两者却在很多方面表现着很大的不同,主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于茶的起源问题可谓众说纷坛,并且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和解释。不过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并且茶也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引入到世界各地的,实际上中国的确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有茶的存在了,无论是从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当中,还是从古代诗歌对茶的描写里,都可以看出茶在中国由来已久。尽管对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说法,但是却不曾对茶的起源有个定论,关于茶的原产地有西南说,四川说,江浙说等。而茶的发源时间更是众说不一,分别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等。总之,茶的起源和时间仍然因为历史记载的缺乏和不精确而显得模糊不清,但是这些并不影响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咖啡的起源同茶的起源是有相似性的,即它也是没有一个定论和确定的说法的。根据历史学家的解释说,非洲是咖啡的故乡,咖啡树最早生长在埃及的咖法(Kaffa)省,并且据说在17世纪中叶的时候,土耳其的大使们将咖啡引入到了法国,之后法国将咖啡推向了西方的各个国家。总之,茶与咖啡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并且由于历史的久远性以及史料的缺乏性问题,关于茶与咖啡的真实起源等问题已经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点的是这两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主要饮品,并且逐渐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并不断充实和发扬。与茶并列的咖啡亦是西方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也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咖啡文化。两者在世界上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的国土之中,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和演化,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茶文化,比如说有茶艺、茶道、茶具、茶包装、茶楼设计以及茶诗和茶禅等等很多方面。饮茶在很多时候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饮茶,它代表了更多语言性的传达与阐述,代表了艺术的境界与审美。一方面它使得人们精神生活或者说是文化生活不断充实和富裕,另一方面它又推动着茶具、茶器以及茶文化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并且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吸收了中华的茶道文化,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与茶艺术。据统计茶是在16世纪的时候引入欧洲的,到18世纪的时候茶多在欧洲已经盛行起来了。之后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垄断中国的茶市场和茶商品贸易,不断的强行进入中国市场,逐渐地形成了对中国茶的控制。之后美国虽然没有直接的参与到对中国茶的垄断中来,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地位将发端于英国的速溶茶和冰茶推广到了全世界。

  据调查显示,咖啡在西方国家里的传播和兴起要比茶叶晚一些,据说在17世纪的时候,新理性主义的思想在欧洲迅速地蔓延开来,并且这一新思想催生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接着在此思想的传播之下带动了具有“醒脑剂”功能的咖啡的盛行。西方国家为了打破阿拉伯人对咖啡生产的上的垄断,荷兰人与法国人都耗费了巨大的精力,终于在爪哇和中南美种植成功,并且开始大量生产。自此以后咖啡就持续地进入到欧洲的市场之中来,并且深受各个国家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咖啡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里,主要的是集中在聚会社交的场所之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北美,据说咖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开始发展起来,而美国对咖啡的营销策略是推广真空罐装的咖啡和速溶性的咖啡。并且美国在1971年的时候在西雅图创立了首家集聚咖啡文化的场所即星巴克,今天的星巴克更是在多地都发展起来了,逐渐的成为世界咖啡文化的中心之地。大约是在20世纪的时候咖啡才传入到中国的,并且是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咖啡馆,但是那时的咖啡还只是凤毛麟角,并没有在中国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咖啡才在更大的范围内被中国人所传播。咖啡于国人而言一直都是一种舶来品,它代表的是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与好奇,尤其是在国内各个地方兴起的星巴克这样的咖啡文化中心更是对时尚的展现,同时也是国人们了解国外文化的一种途径。

  文化的范围可谓是包罗万象,文化属性也是繁多的,包括饮食文化、出行文化、艺术文化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围。茶与咖啡都是闻名世界的饮品,两者都属于饮食文化的范畴,但是由于两者发展的深远性以及它们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性使得它们各自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即茶文化和咖啡文化。文化的形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它们是源自于生活而又凌驾于生活之上的一种存在形式。但是不管如何理解和把握,一个很明晰的事实是文化的的确确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一种人文性、民俗性以及民族的色彩与性情。下面我们就针对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上的不同,来更深层次的分析两种文化背后的国民性,以期为中西方的差异性寻得一份合理的解释。

  中国人是喜欢茶的,好多人都喜欢茶的清新淡雅、喜欢茶的温和性情。饮茶者需要静心体味,才会体会到茶的幽香与怡情,慢慢地感受着茶色与茶韵,将茶的性情与中国的中庸之道结合起来,寻求中庸和谐的价值取向。自古以来茶树是可以栽种到各家的门前或者门后的,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活状态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接触自然的机会,练就了人们朴实、淳厚、谦和的性情。中国的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它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将传统文化里的谦让、恭俭以及宽容和博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活状态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仅仅的局限于自家的范围之内,那种重视宗族观念与血缘体系的生活让人们较多地存在保守性、注重内省而轻视开拓的文化形态。相反,西方国家则较多地受到当地山地与海洋的影响,受到地势上的阻碍,在寻求改变生存之道的时候也开拓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在茶和咖啡的传播过程中两地发展上的不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文化上有着不同的表达。在两地之间的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中就表现出了这些方面的不同。茶的口味、形态和营销策略在中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漫长过程,几千年来变化不大,我们倾向于“因循祖制,唯古是法,尊古泡制”。所以说茶在我国尽管存在深远,历史也很悠久,有着我们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但是它却并未将中国的这些特色引领到世界的范围之内。欧美国家则不一样,他们依据自己的开拓精神,在短期之内就开发了方便携带和泡制的袋泡茶、速溶茶以及冰茶等。尽管中国仍然是茶的最大生产国,但是西方国家却不断的研发新的茶形式与咖啡形式。比如说现今流行世界的星巴克就展现了西方人的开拓精神。所以说中国可以在保持自身茶文化的同时要着力地开拓创新,发展茶文化的新的存在形式。让茶更好地走向世界,并且能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茶文化是中庸文化,中国人喝茶追求的是静心,静身,修身养性。西方人喝咖啡追求的是激情,热烈,奔放,方便,快捷。这两种饮品给中西方的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以及影响程度,从以上茶与咖啡的起源与它们的发展和普及状况来看,茶与咖啡的背后的确蕴含着不同地域下的不同文化,这给我们更好的了解西方提供了一个路径选择。

  [1]龚永新,黄亮,张耀武.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考古,2015(2):12-16.

  普洱茶是我国黑茶中的一类,因发源于普洱县而得名,生产历史悠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大影响力。普洱茶从唐代起就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有名的茶叶,而真正得到发展并壮大却是在明清时期。普洱茶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能够得到发展壮大,这一点是和当时“茶马古道”(即茶马互市)的发展分不开的。茶马古道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固定的三条线路,并不断扩展延伸,直达边境。普洱茶随着这种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逐步走向了世界各地。由于普洱茶的茶叶具有易碎,零散的特征,为了更好的随马队进行运输,当时的茶商采用了独特的包装形式,便于普洱茶进行储存和销售。这种独特的包装形式就是目前最常见的普洱圆饼状包装,或茶砖式包装。圆饼和茶砖都属于紧压茶,普洱茶中的散茶较为少见,圆饼茶和茶砖包装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易于储存也方便运输,在这其中圆饼式更为常见。到了现代,运输已不再是难题,但圆饼状的包装形式却依然留存。这个时候的留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纪念,离当年的形成目的已相去甚远。不同的是,虽然普洱茶的圆饼状形态保留下来了,但其包装纸的图案色彩已不再是当年单纯的一张纸,为了满足现代人的视觉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刺激销售,普洱茶的外包装也开始追求视觉效果了。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纸上设计了各种图案,并搭配了具有文化底蕴的书法;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的外面还要包上一个礼品盒,并对礼品盒进行各种视觉设计。无论是包装纸也好,还是礼品盒也罢,良好的视觉效果对现代人的购买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所以探讨普洱茶包装中的视觉艺术,有助于普洱茶的发展和销售,也有助于云南地区茶文化的发扬光大。

  普洱茶外包装上的基本视觉元素主要是图形、文字和色彩,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视觉元素能够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表达能力,从而让人能够一下子认识到这是普洱茶叶。因此,具备特色的外包装是展现普洱茶视觉元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首先,是普洱茶叶产品外包装的图形元素。普洱茶的图形元素在外包装设计中主要有三个特点:(1)注重民族性和区域性。普洱茶的产地是在中国的云南省,作为一种多民族交融的地区的茶叶,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多具备这种民族特色,普洱茶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决定了其文化地位。因此,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形图案大多具备区域性与民族文化特色,比如云南本地的服饰、首饰元素等都可以在普洱茶的外包装中得到展示。(2)外包装设计与口感相结合。普洱茶的口感醇厚,好的普洱茶,品之回味绵长。所以普洱茶的外包装应注重底蕴和历史,从而选择庄重的纹饰作为茶叶的外包装,比如祥云等图案,这样可以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和文化性衬托出来。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大多可以做到这一点,将一些具有历史性的图案选择性地设计在外包装上。(3)典型图案的运用。在饼状茶叶中,普洱茶是主要力量。因此提到普洱,人们的脑海总是会浮现出类似于圆形或是饼状的图案,所以结合人们的固定印象将圆形图案运用到设计中来,不仅能够让普洱茶叶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也会产生种特殊的美学特征,体现出中国人圆融的哲学思想。总之,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各种不同的图形图案,能够给普洱茶带来更为良好的销售效果。通过独特的外包装形式,也让普洱茶叶从外包装的图形元素上和其他的茶叶进行区分,更进一步吸引消费者购买。第二,是普洱茶外包装的文字元素。文字装饰元素是普洱茶叶外包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洱茶外包装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普洱茶是一种具备悠久传统历史的茶叶,在普洱茶叶外包装文字表达上,可适当地选用诸如大篆、小篆等具备一定历史性的字体,以形象或抽象的文字形态将普洱茶叶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表现出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具备现代字体所不具备的流动性与艺术性,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当中,适合采用这种具备艺术气质与民族气质的字体,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表达出来。在选用不同的文字视觉元素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字的形态以及文字的意义,特别是这些元素与普洱茶叶的历史文化特性之间的联系,以便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识别普洱茶叶与其他茶产品之间的差异。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在书法上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也不一定非得采用毛笔字体,也可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字体宋体等,以此来衬托出普洱茶叶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文字视觉元素的选用上应该避免刻意,要能够在整体上增添其随意性与刚柔相济的艺术美感。此外,外包装设计选用的文字字体要能够被识别,而不能将艺术性凌驾于意义性之上,导致普通的消费者无法识别其文字。文字图案与视觉元素中的图形,可以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如采用普洱茶产品的形状,或者普洱茶常用的茶壶形状等作为文字视觉元素进行衬托,可以形成一种复合式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使文字与图案的美感相得益彰。第三,是普洱茶外包装的色彩元素。色彩是最具魅力的外包装设计元素,搭配得当的色彩可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可以让普洱茶变成一种具备艺术性的商品。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色彩主要采用淡雅的颜色,如淡绿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开始尝试采用浓烈的色彩来进行装饰,以此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不过,由于普洱茶叶的消费群体大部分是中老年,加上普洱茶叶本身的文化特色注重淡雅和稳重,所以其外包装偏爱于采用内敛的颜色作为主要色彩元素。现在市面上的普洱茶叶外包装所选用的色彩大都是纯度较低、明度较低的颜色。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要充分考虑普洱茶叶其本身的文化历史源流,在色彩设计上折射出其历史内涵,并且让普洱茶的文化特色凸显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首先,自然朴实是普洱茶叶外包装的主要美学特色,是外包装视觉元素当中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中国的普洱茶与中国的道家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注重自然朴实的美学价值观,老子、庄子的美学思想崇尚简朴、自然、简单。普洱茶叶在茶马古道的时代,就崇尚用简洁的外包装形式展示其深厚积淀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也是普洱茶叶一百多年来生命力与竞争力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环保设计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普洱茶叶的外包装简洁朴实的视觉风格,也成为了外包装设计选择的主要方向,外包装采用自然天成的颜色,能更好地凸显出其独特的风格。如在颜色和图案上,选用简明易懂的颜色,既表现出普洱茶叶自然简洁的美学风格,也能展示出当代人的环保价值取向。其次,儒雅、有内涵的意境特点也是普洱茶的美学特点之一。中国茶叶,无论哪一种茶叶在品茶之时,都讲究“品”,这种“品”,除了味觉上的刺激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优雅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加外在的品茶氛围,合起来就是一种品茶的意境,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抽象的审美情趣。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中,意境的营造是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在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合理运用书画艺术,营造意境,普洱茶儒雅有内涵的味道也就随之产生出来了。比如,现代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书法与绘画元素的共同结合。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将普洱茶本身的意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此外,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当中的留白特点,也可以融入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上,让普洱茶外包装中的图案文字或者图形不会过分臃肿占领更多的空间,从而文白相交,凸显出普洱茶吸纳天地灵气的特点。总之,意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只有突出普洱茶叶外包装中的意境特点,才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中重要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除此之外,层次感也是普洱茶在包装设计中美学特色。层次感在现代普洱茶外包装设计中是一种创新型的艺术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外包装进行形体变化,或是将同一平面内的图案进行结构切割,改变原有的形态,形成多种组合的新形体,从而对人产生视觉冲击。层次感大多是通过普洱茶的外包装盒来进行体现的,比如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镂空、开窗、凹凸处理等。这种层次感的设计,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能够将外包装设计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从而来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此外,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案设计也可以从更为丰富的素材当中进行选取,促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多元化。比如选用不同朝代的文字,进而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更多地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只有兼收并蓄,方可增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感染力,促进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更多的艺术表达能力,从而让不同的消费者根据其外包装上的差别,形成各自的茶叶审美观。

  普洱茶是中国茶叶的一种,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在21世纪的今天,普洱茶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并渐渐发扬光大。在这种情况下,其外包装也必须具有与之相符的艺术特色才能彰显中国茶的韵味和独特之处。总的来说,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外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造诣,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色彩、图案的选择上,都可以和普洱茶的秉性相得益彰。但其细节尚需完善,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解决细节的问题,就要根据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情趣,将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够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和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普洱茶叶的包装审美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也就是说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视觉艺术元素非常丰富、多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根据中华文化和当前世界主流文化当中有意义的元素,融合多种元素,共同推动普洱茶叶外包装设计发展。

  [2]马聪.茶叶包装设计研究初探———以福州地区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4(12):138-139.

  摘要:介绍了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现状(生产现状、消费现状以及进口现状),从政策、企业、科技角度概述了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深入剖析了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选育和应用高产新品种、建立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推进机械化进程、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支撑平台等提升油茶产业的思路。

  作者简介:王瑞(1983-),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生,主要从事油茶良种繁育研究工作。通信作者:陈永忠,男,研究员。E?mail:

  油茶泛指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率较高,具有栽培应用价值的一类植物。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代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有2300 多年的栽培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4]。油茶主产于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我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80多万hm2,年产茶油51.8万t。湖南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34万hm2,产油20.7万t,产值213亿元,油茶栽培面积一直居全国之首。2008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长沙召开以后,油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5]。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增加食用油供给,提高农民收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我国是油料生产大国,尤其是草本油料产量可观,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受种植面积的影响,国内草本油料作物产量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我国食用油消费增长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2000年,食用油消费量增长较为缓和,1992—1994年消费量从575万t增长至963万t,增加了67%;1994—2000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食用油消费量从963万t增长至1 352万t,平均每年增长5.8%。第二阶段从2001—2010年,食用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费量为1 455万t,2002年已经突破1 500万t,到2010年增长至2 932万t,平均每年增长7%[7]。

  2000—201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总进口量逐年上升。自2002年加入WTO后,我国海关油脂进口配额限制也逐步放宽,因而2003年国内油脂油料的进口迅猛增长,总进口量比2002年增加73.7%。以后进口量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最高峰,总进口量为2 088.9万t,2010年进口依存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71.2%[8]。

  茶油是一种优质木本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还富含维生素E、多酚、山茶皂苷、角鲨烯等功能活性成分。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长期食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降低血压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医疗保健作用。

  我国植物油有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我国粮油到了危机的边缘,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而草本油料由于种植面积的局限发展空间不大。油茶不与人口争粮,不与粮棉争地。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急需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作物以解决我国粮油安全的问题。

  中央领导曾等多次对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科学编制油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尽快把油茶发展起来”[9]。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提出将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到467万hm2,年产茶油250万t,年产值1 000亿元。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08—2014连续7 a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南方各油茶产区如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等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一些油茶主产区市、州、县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2008年以来中央对油茶的总投入已达到30多亿元,国家对油茶新造林补助标准由3 000元/hm2提高到4 500元/hm2。

  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与油茶产业的企业有1 300多家,专业合作组织1 800多个。国家林业局认定了首批43家“全国油茶重点企业”和19个“全国科技示范单位”。

  油茶产业经营模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科技+农户”等多种经营化模式,近年来,涌现出了湖南金浩茶油有限公司、湖南金拓天茶油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青龙高科技茶油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油茶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这种有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10-14]。

  全国已选育出油茶良种260多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出“亚林系列”优良无性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出 “湘林系列”优良无性系、家系及杂交组合,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岑软系列”优良无性系,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赣系列”优良无性系,赣州市林科所选育出“赣州油系列”优良无性系,广东韶关林科所选育出“韶关系列”优良无性系,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闽无系列”优良无性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选育出的“华字系列”优良无性系。选育出的良种中有69个通过国家良种审(认)定,这些优良品种(系) 产茶油在 750 kg/hm2以上,有的在1 050 kg/hm2以上,突破了我国油茶良种数量不足的瓶颈[15-18]。

  知名油茶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出现了“林之神”、“金浩”、“苏仙”、“金拓天”、“茶仔皇”、“茶乡物语”、“山润”、“润心”等众多品牌,仅湖南全省注册商标就有30多个。

  随着加工企业的增加,油茶副产物种类不断增多。除茶油外,油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已研发出护肤品、洗发露、沐浴露、精油、胶囊、肥料、饲料等产品。

  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科技支撑的依托主体,通过实施国家和部省级科技专项攻克了良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通过油茶标准化示范区与科技推广等示范类项目的实施,建设了很多良种繁育与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建立了示范样板。科技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推广成效显著,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重点培训企业、大户、农民以及林业基层技术人员,将油茶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到各油茶产区,切实提高了油茶经营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大面积油茶林为自然林或传统农家品种人工林,产油量不高,广泛种植的主要是以优良无性系为主体的第1代良种。这些良种多为各产区20世纪70年代从自然林分中通过单株选择而培育成功的优良无性系或者家系等,单位面积产量增益10%~30%。全国油茶总产量还很低,单位面积产值不高,高产高抗新品种不多,广适性品种少,还不能满足不同区域产区的需要,仍需继续开展良种选育研究。

  目前,油茶新品种繁育主要采取无性繁殖方式,而无性繁殖主要以芽苗砧嫁接方法为主,方法单一;并且该方法技术难度较大,成活率不稳定,合格苗木出圃率较低,育苗周期长,需2 a才能出圃。育苗成本高,严重制约了油茶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延缓了油茶良种化进程。而油茶组织培养技术具备了出圃时间短、工厂化育苗的巨大潜力,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可操作性的技术体系。

  苗木培育与生产容易造成脱节,调控难度大。除计划内育苗以外,一些农户自发育苗多,不但影响了苗木质量,而且导致苗木剩余,仅靠政府调控难度很大,很难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需要。

  油茶新造林成活率低是影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导致油茶新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有很多:1)选用的苗木质量规格不统一,如苗木的木质化程度不一致、根系的完整度不一致以及苗龄不一致等都会造成造林成活率低;2)油茶造林技术滞后,如栽植时间、种植穴的深度、栽植深度、培兜覆盖等技术不到位导致造林成活率低;3)油茶新造林早期管理滞后,由于粗放经营管理意识及后续资金缺乏等问题,造林后缺乏抚育管理导致造林成活率低。

  在我国现有的油茶林中,绝大多数还是低产林,其品种混杂老化,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产茶油只有75~90 kg/hm2。由于改造技术含量低,缺乏科学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改造成效不明显。同时,大面积新造良种林,因造林后后续资金缺乏,导致管理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期效果,以致低产低效。

  目前,油茶专业机械很少,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油茶林的抚育管理仍需大量的劳力资源,而产区劳力多外出打工,导致人工成本高,使得投入产出比低。很多技术措施难具竞争力,也影响了低产林改造的成效。

  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这种经营方式不利于油茶良种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规模化发展,更不利于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19]。近年来,各地探索出油茶等经济林发展模式,如冯纪福[20]、李诚[21]等总结出“龙头公司+基地”式、“龙头公司+基地+农户”式和专业合作组织式等油茶产业发展模式,陈仁友[22]提出油茶发展模式应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黄敦元等[23]也提出了 7种不同油茶经营模式。可见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应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

  归根结底,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与农民的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要有机结合,应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和鼓励加工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并且通过示范带动当地农户进行原料林基地建设,使企业与农户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从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目前所使用的良种多为从自然林分中通过优株选择和无性系测定等方法选育出来的第一代良种,平均年产油450 kg/hm2以上。油茶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基础是良种的增产能力突破了投入与收益的瓶颈,持续选育高产新品种是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要进一步提高产量,需在无性系良种选育的基础上通过杂交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继续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抗的第2代油茶新品种。

  杂交新品种具有高产、多抗等优点,且杂交子代苗木及家系苗木繁育成本低,苗木质量好,造林成活率高。目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已有5个杂交新品种及2个家系通过了良种审(认)定,并且建立了全国第1个油茶“两系”杂交种子园,油茶杂交杂交子代苗及家系苗已开始推广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许多与油茶产量、品质、抗性有关的功能基因已被找到[24-27],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育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强的油茶新品种也将成为未来油茶育种的方向。

  油茶轻基质容器育苗具有:透气、透水和透根性能好,根系发达;质量轻,便于运输;容器可降解,栽植时不用拆容器,造林效率高;苗木质量好,造林成活率高;一年四季可造林,延长了造林季节等优点,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已有很多科研人员开展了油茶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28-30],应继续加强对轻基质配方、容器杯规格、容器杯材质、苗木管理技术等的系统研究,建立完善的油茶轻基质杯育苗标准化技术体系,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出苗率,从而缓解油茶产业发展中高质量苗木紧缺的问题。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不受季节限制、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苗木质量高等优点,是油茶新品种繁育技术的趋势,尽快实现产业化可缓解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良种穗条不足及苗木紧张的现状,并且可以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2008年以来,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了油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31-33],生根难、生根率低、移栽成活率低一直是油茶组培未能实现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应集中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建立完善的油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推动产业化进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转到第二、三产业,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出现老龄化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结果是农村劳动力的女性化,这一现象将不仅不会减缓,而是会加剧[34-35]。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劳动力减少,成本过高,因此推进机械化进程是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现已研制出旋耕机、割灌机、油锯、粉碎机等油茶专业农机具,并已推广应用;但在油茶修剪、采摘方面无专用机械,而油茶采摘、修剪季节性强且时间短,需大量的劳动力。加大油茶果实采摘机械、油茶修剪机械、油茶果实脱壳和干燥自动化机械的研制开发,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状况,节约成本,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并能加快产业发展的进程。

  健全的标准化体系,既是促进产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保障,又是保障产品消费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油茶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从以下3方面加快油茶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1)加快制订油茶育种、栽培、加工等产业化发展各个环节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构建标准化体系,使油茶产业发展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可用、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确保各类产品优质高效;2)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示范样板,推动标准化的实施成效;3)建立健全油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加大对市场油茶假冒伪劣产品的督察检查和打击力度。

  建立油茶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涵盖油茶科技成果展示、良种和技术信息查询、良种和产品供需、行业新闻和发展动态报道、专家在线答疑系统、产品交易等,为油茶科研生产提供全面、 快捷有效的查询和交流互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油茶产业信息化、 高效化管理和信息传播,促进产业发展。

  以油茶产业协会作为社会服务支撑平台交流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发挥协会在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纽带作用。

  油茶种植环节:协会应积极协助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及先进的繁殖培育技术,并适时开展技术培训。

  加工环节:与其他油脂产业比较,油茶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茶油作为我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优质高档木本食用油,加之目前油茶的总产量不大、规模化精深加工利用程度不高的双重影响,其茶油与其他食用油相比还处于高价位;且茶油专用的纯度检测技术、质量标准以及油茶企业准入制度不健全,导致目前茶油企业间依然存在无序竞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影响了公民对茶油产品品质的信任度不高,严重制约了茶油产品销售、市场拓展以及品牌创建。协会应加强会员的行业自律建设,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质量、管理、资质认证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实现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销售环节:进一步加强油茶及茶油产品的宣传力度,普及油茶知识与茶油文化,通过塑造健康的油茶文化理念,改变并提高公众认识,为湖南油茶产业和市场拓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协会作为产销桥梁,发展网上展销、电子商务和会展经济,促进产品销售,实现增收目标[36]。

  [2]张宏达.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G].广州: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1981:1-12.

  [3]陈永忠,杨小胡,彭邵锋,等.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1-4.

  [4]陈永忠,王德斌.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概况[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3):23-27.

  [5]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R].北京:国家林业局,2009.

  [6]国家油茶科学中心. 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4.

  [10]彭邵锋,陈永忠,马力,等.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4):131-137.

  [11]王瑞,陈永忠. 湖南省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展望[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2):59-61.

  [12]陈永忠,罗健,王瑞,等. 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1):10-12.

  [13]阙龙善,张国武,杜天真.中国油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江西科学,2007,25(4):505-510.

  [14]彭邵锋,陈永忠,马力,等. 油茶产业主要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林业科技开发, 2012, 26(5):1-8.

  [15]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XL系列”优良家系与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 2004, 18 (5):17-20.

  [16]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油茶亚林 1、亚林 2、亚林 6 三个优良家系的选育[J].经济林研究,1986,4(1):30-39.

  [17]陈永忠,王德斌.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概况[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3):23-39.

  [18]张日清,丁植磊,张勖,等.油茶育种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4):1-8.

  [19]王斌,王开良,童杰洁,等.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 2):11-15.

  [20]冯纪福.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模式选择要素研究[J].林产工业,2010,37( 1):58-62.

  [21]李诚,黄勋. 苏仙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4):84-86.

  [22]陈仁友.松阳县油茶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80-381.

  [23]黄敦元,叶素琼,张孝金,等.赣南地区几种不同油茶种植发展模式的探索[J].江西林业科技,2010(1):42-44.

  [24]谭晓风,胡芳名,谢禄山,等.油茶种子EST文库构建及主要表达基因分析[J].林业科学,2006,42(1):43-48.

  [25]谭晓风,陈鸿鹏,张党权,等.油茶FAD2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3): 70-75.

  [26]张党权,谭晓风,陈鸿鹏,等.油茶SAD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2):155-159.

  [27]蒋瑶.油茶ACCase基因BC和p?CT亚基的全长cDNA克隆[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28] 彭邵锋,陈隆升,殷元良,等.油茶容器苗空气控根与分级培育技术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0):66-68.

  [29] 彭邵锋, 陈永忠.不同育苗基质对油茶良种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1):26-31.

  [30]钟秋平, 蔡子良, 王森, 等.油茶容器育苗基质配方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10):26-31.

  [31] 陈春. 油茶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防护林科技,2012,107(2):24-26.

  [32]黄莉雅,张日清,马锦林,等. 油茶愈伤组织和芽诱导培养条件的筛选[J].经济林研究,2010,28(1):30-34.

  [33]王瑞,陈永忠,王湘南,等. 油茶优良无性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9,27(2):35-39.

  [34]张凤路,刘雪春.农业生产的女性化趋势与农业科技推广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88-90.

  [35]耿端阳,张铁中,罗辉,等.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4(4):208-210.

  论文摘要: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线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安徽省六安市是著名的六安瓜片生产区,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适合茶叶生长,因此茶叶质量很高。通过名茶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则充分利用了茶产业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茶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皖西地区六安瓜片的发展现状,再探讨了六安瓜片的发展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然后提出了结合六安瓜片的发展对策找到农村经济发展突破口。

  皖西地区,即安徽省六安市,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位于长三角腹地。六安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茶药宝库。著名的六安瓜片就是出自皖西地区。六安瓜片凝结了皖西地区茶农的智慧,是中国茶叶中非常难得的绿茶种类,在中国十大名茶中榜上有名。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六安瓜片的生长环境是一流的,土壤肥沃,营养丰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六安瓜片的价值日益凸显,也带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大市,六安借助茶产业这一东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此可见,研究皖西地区的六安瓜片和当地茶产业发展现状,不仅可以进一步打开六安瓜片的市场,还能够不断发展茶产业,找到产业优势,助力皖西地区经济腾飞。

  在茶叶产区,茶叶的产量和种类日益提高,茶园面积每年呈稳步增长态势。茶叶市场的交易情况也比较乐观,茶叶出口量在近几年来也在稳步增长。中国的茶叶产区有很多,安徽就是其中之一。安徽省的名茶在全国名号响当当,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其茶叶总产量、茶园面积名列前茅。曾经一度,安徽省的茶叶产量地位不亚于浙江、福建、云南等一些产茶大省,不过,如今的安徽茶叶产量却不如从前,产量增长速度缓慢,逐渐与其他产茶大省拉开了差距。但这并不影响安徽省茶产业的发展,放眼全国,茶产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茶叶在国内依然占据主要市场,作为人们十分喜欢的一种饮料,茶叶的养生、自然、纯天然等优势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在许多茶叶中,绿茶的营养价值很高。比如,皖西地区的六安瓜片,就是绿茶中最出色的代表。六安是农业大市,多达百余种珍稀农副产品支撑着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六安瓜片为首的茶产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好质量关,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名茶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自唐朝就早已闻名天下,那时有别称“庐州六安茶”。自明代以后,六安瓜片就已经被奉为上品茶,在清朝则是御用茶。与世界其他种类的茶叶相比,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可谓独特至极。六安瓜片茶味浓厚,不苦涩,醇香悠远,为极品茶。鉴于六安瓜片的优势,近几年来,皖西地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当地茶产业。第一,当地政府为发展六安瓜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支持,成立了专门指导机构,帮助六安瓜片实现新的发展。从政策到资金,六安瓜片享受到了很大的“福利”,也是这份福利使得六安瓜片发展前景一片大好。鉴于六安瓜片优秀的品质,当地政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规范生产加工过程,使六安瓜片的规模和品质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政府投入了许多资金,用于建设茶叶生产基地,创建产业示范产区,茶园按照标准种植茶叶,注重提升茶叶品质。此外,还有许多以茶叶为主的茶叶专业村,这些农村的茶叶产值高达上亿。为了规范六安瓜片的生产,可按照质量等级进行生产加工,加工产品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虽然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但是其品牌推广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此,当地政府不断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将六安瓜片的知名度打响。比如,举办各种茶文化节,参加各种茶叶展会,不断拓展六安瓜片的市场,使其在各大城市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六安瓜片作为安徽特色名茶,一度有“茶王”的美誉,在市场中逐步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在皖西地区的茶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其中,生产六安瓜片的茶企业也有一批出色的代表,这些企业在众多茶企业中综合实力过硬,在中国茶企业的地位不容小觑。通过这些大企业的生产和推广,六安瓜片的市场更加广泛,在北京、港澳台地区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六安瓜片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就是得益于其优秀的品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六安瓜片已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正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曾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的领导人。

  六安瓜片发展给予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以很大的动力。不可否认的是,六安瓜片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就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启示作用。第一,六安瓜片的茶园建设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虽然六安瓜片是当之无愧的名茶,但与其他省内名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名气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六安瓜片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和生产,在茶园问题上,当地许多茶农固守着传统思想,不能接受茶园的变化,所以在推行茶园标准化建设方面举步维艰,这样就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小型茶园的劣势就在于无法推广先进的技术,这样就会大大限制六安瓜片的生产,造成产量低下。第二,当地茶企业良莠不齐。皖西地区能够形成规模的茶企业十分有限,龙头企业所发挥的作用甚微,而且分布不均匀,尽管生产的六安瓜片颇具规模,但由于与当地的茶农缺乏应有的联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龙头企业孤岛现象,发挥不了带头作用。一些企业存在恶性竞争,只为获利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就会影响茶叶的生产和进步。第三,六安瓜片虽然有名,但缺乏品牌。茶是好茶,但能叫得响的品牌少之又少。这不仅是六安瓜片的问题,也是目前许多名茶的尴尬现状。目前,在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饮料,六安瓜片想要获得良好的品牌效应可谓难上加难。尽管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六安瓜片的宣传推广,但力度还是不够。基于皖西地区六安瓜片出现的问题,不难发现,由于当地茶产业的配套设施不足,生产加工较为单一,才会导致六安瓜片的知名度有限。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应结合成功的经验,将茶产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型产业,这样就可以互相促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茶产业可带动人们创收,实现就业。通过探讨六安瓜片的发展对策,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第一,推行机械化生产,加大技术含量。为了提高六安瓜片的知名度,必须要实现机械化生产,规范茶园建设,实现规模化生产。在茶叶加工方面,需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够提高六安瓜片的产量和质量。这种发展思路应用于其他方面的生产时,也是可以借鉴的。第二,注重发展龙头茶企业。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这样就可以起到带头作用。茶产业要做大做强,品牌要有知名度,就必须要实现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建设。显然,发展龙头企业势在必行。通过龙头企业与茶农的沟通,就可以实现茶叶生产一条龙服务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茶叶的产量和知名度,还能够为茶农创收,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提升茶叶品牌效应,加强文化的吸引力。支撑茶叶发展的除了茶叶自身质量,还有茶叶背后的文化。茶文化永远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了解茶叶背后的文化,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上等茶,六安瓜片背后有许多深层次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增加文化的吸引力可以从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中入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六安瓜片背后的文化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到广大群众的心里。此外,可充分融入当地旅游产业,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力求挖掘产业的深层次内涵,打造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结合皖西地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茶产业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当地经济建设。作为农业大市,六安有许多特色的农产品,六安瓜片就是其中最具地标性的产品。六安瓜片种类是绿茶,质量上乘,属中国十大名茶,通过发展六安瓜片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6]郭占锋,李晗锦,杨思颖等.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技推广模式探讨以陕西省西乡县枣园村茶叶产业发展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6(5):47-49+55.

  [7]薛杨晨,熊孟秋,李泰奇等.价值链视角下茶叶产业链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浙江省径山茶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71-175.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生命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饮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茶叶数量、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与提高。茶叶作为安徽旌德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安徽省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并成为广大山区茶农脱贫致富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

  安徽省旌德县产茶历史悠久,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有丰富的光照和水资源,终年无严寒酷暑,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气候温暖,云雾多,种茶的条件非常优越,境内茶园良种率达30%,品种有龙井43、柿大茶系列等,境内茶园200 hm2,正常年份年产茶叶超过700 t,产值达1 200万元。近几年来,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创名牌”的工作思路,旌德县的茶叶生产和炒制技术不断提高,主打名茶“天山线年被中国国际名茶节认定为具有“叶大扁直、色泽翠绿、滋味鲜爽醇厚”的优良品质,几年先后获得了省、市名茶称号,使旌德县茶叶名誉大增,旌德县优质茶单价在茶叶市场一直居高不下[1]。

  一是茶园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旌德县优质茶园面积小,仍有2/3以上面积的茶园生产条件落后,投入不足。由于名茶生产与茶园管理缺乏成熟技术,使茶园重修剪的多,茶园郁闭度低,水土流失严重,茶农在春茶采摘后重剪,茶棵小,茶园裸露面积大,低产面积大。重采轻管,致使茶叶内质差、产量低,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加工设备难以迅速推广应用,致使大多数茶园效益低下。二是千家万户小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经济纽带,没有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卖茶难、成本大、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严重制约了旌德县茶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茶叶制作有待规范,不能失去传统特色。除茶园管理粗放、原料欠佳外,生产炒制工艺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好多茶农用理条机杀青,造成杀青不透,用网夹重压使茶汁外溢,虽然茶叶外形好看,但香气、滋味下降,色泽难看,茶叶不耐冲泡,失去了旌德“天山真香”传统的独特品质。四是社会化服务跟不上。旌德县境内无茶叶龙头企业,缺少茶叶加工大户,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严重缺乏开发资金,限制了旌德县名牌茶叶的开发规模。五是市场监管不到位,假冒伪劣的茶叶充斥市场。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真香”仿制品,造成市场上“真香”泛滥,不仅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而且对整个旌德名茶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建设生产基地是生产基础。在解决好生产责任制的前提下,对基地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技术管理,要按照技术规范对基地茶园进行配套农艺技术管理,扩大良种的应用;要改善生产、加工设备条件,培训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品质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2]。

  由于受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旌德县现有茶园与有机茶园的标准相差甚远,因此要想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必须另辟蹊径。2004年,旌德县在上海首次参加宣城市政府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旌德“天山真香”部级名茶首次和上海市民见面。“天山茶叶”公司带去的500 kg茶叶被上海市民抢购一空。受到启发后,旌德县农委抓住机遇,在境内庙首镇祥云村和云乐乡刘村境内新建2座13.33 hm2“线“线座基地均远离城镇、居民生活区、公路而且附近还有一定距离的生物隔离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生产有机茶,填补了旌德县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空白[3]。

  茶叶生产只有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生产才能上规模,才能降低产品成本,保证质量,增强产销衔接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经销大户,制定优惠政策,推动茶叶产销一体化经营。积极向外拓展,争取能与国内知名的饮料企业联营合作举办茶叶深度加工企事业(如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与省内、外茶叶商品交易会,以扩大旌德县茶叶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科技素质,引导茶农树立“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名牌创效益”的思想观念[4]。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加工现状[j].中国茶叶,2008(8):4-6.

  从茶席设计,到茶艺表演的具体实践,利用自然、优美的动作传承天人合一、物我相荣的理念,赋予茶具、音乐、整体环境以和谐的韵味,实现茶道艺术和音乐的有效融合,向参观者传递茶道的文化观念,当然也传达着中华茶文化的精神。这,即是茶道教学中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音乐学习,抽象的审美能够伴随着具体的茶艺表演活动展开,丰富视觉体验的同时,升华听觉感受,进而加深对于茶色、茶汤、茶味的感受以及茶道表演本身所传达意境的感受,超越表演本身看到茶艺表演的本质,泡茶技能自然也随之上升,进而促进个人修养的有效提高。

  中国人民饮茶的习惯,源于神农时期,周、汉时被世人所认可,唐宋时期更成为文人雅士的必备技能,加之元、明、清的发展以致形成当前时代的茶道,可谓经历了饮茶、煮茶、茶艺表演、茶道、茶文化沉淀等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中,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相互融合,在综合三家天人合一精神的同时,也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潮流,形成了清净淡雅、自然随顺的茶艺风格,并将其赋予茶艺表演过程中,实现以动传静的目的。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也有着新的发展,比如各地采茶歌、采茶戏的表演,以幽默的风格传达着采茶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各地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茶馆中,茶艺表演中与各类传统乐器的结合,也丰富了个人饮茶的体验。当然,采茶戏和茶馆茶艺都是在茶道与音乐相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创造意境,茶艺渲染意境,两者都在传递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当然,音乐教育功能在茶文化中也愈加凸显。

  音乐教育能够加深个人的五官感受,改变人们对于基本物质的情感体验,对于帮助个人发现美、理解美、深化美并再次认识美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更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认知体验,增强个人想象力,提高个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在茶文化传承中,音乐教育的展开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在以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传承中,煮茶、洗茶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不同表演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加入音乐演奏的茶艺表演,需要茶艺师和乐师之间相互理解,把握每一个音乐节奏或者是茶艺表演的具体过程,以促进两者的和谐。在具体的茶艺表演教学中,加入音乐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个人理解音乐对于茶艺表演的促进作用,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美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在茶艺表演中与其他表演者相互配合的能力,实现其具体表演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提升其协作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其对天人合一理念的理解。

  在茶文化中,采茶戏、采茶歌等可以说是接受度比较广泛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当然,采茶戏并非简单的滑稽表演,其借助于采茶时候的步调、采茶的技艺与音乐之间的相互融合,展现我国采茶文化的同时,也向大众传递着采茶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着采茶者面对艰苦的生活依然乐观的态度。而在茶艺表演中,托壶、旋转、倒茶等的一系列富有音乐韵味的肢体动作,一方面展示着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表明茶文化可以与音乐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利用人民丰富的智慧创造出新型文化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更突显茶文化发展背景下的茶道、音乐等中华文化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创造,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状态,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茶艺表演中的音乐,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的内涵,融于茶道表演当中,让人们能够在音乐欣赏和茶艺表演中了解音乐,更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承效果。

  饮茶,讲究慢条斯理,以心境理解茶境,以茶境感染心性,在淡然的氛围中,体味茶色、茶香和茶汤。同时,在舒缓的音乐中,放缓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心情,在品茶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感受文化本身带给人的滋养。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的心情也跌宕起伏,很难平静下来。包括茶艺表演在内的很多艺术都变得相对浮躁,人们都希望找一个不忙的时候放松心情。茶文化,则给了人们这个机会。茶艺中音乐的加入本身是为了给人营造平和的环境,而茶艺表演,则利用茶香与音乐情境的融合,茶艺表演与音乐节奏的融合,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它的的平静,加深对于生活的体验,更在品茶的过程中寻得片刻休息的机会。可以说,音乐教育让人们对于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给茶文化这一中华文化以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以此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并在传递茶道文化精神的同时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帮助个人提高应对世俗凡务的能力,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更促进个人品格的塑造。

  经常在品茶的同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周遭事物的感知和观察能力,增强其审美体验也有帮助。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节奏、音调、音色的介绍,让学生明确基本的音乐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缺乏具体的情感经历,其很难把握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因此在弹奏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因无法专注音乐本身而影响最终音乐效果。但是茶文化则给音乐提供了具体的表演情境,茶艺表演中融合的茶道精神,与音乐本身相互作用,让学生在音乐表现技法熟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茶道文化的体味、茶艺表演的观察等,丰富其个人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就好比,一个经常去茶馆听曲的人,因为原有的茶文化滋养,对茶艺表演已经相当熟悉,而音乐人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与茶艺表演节奏不和谐、音乐表演人情绪过于紧张的状态,其一下子就能辨认出来。

  当一个人出现状态问题时,喝一杯茶,感受一下《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大好河山,能够再次拓宽其视野,让人不再沉浸于原有的情感天地中,而是放眼于更大的局面去感知生活本身的美好;当一个人经过长久的漂泊,于一处安闲的地方喝一杯温暖的茶,听一曲家乡的采茶戏,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带给个人的亲近感,还能够在茶香中获得愈加沉静的感受,进而从这种感受中汲取再次奋斗的力量。而当个人十分失意,充满沮丧感时,以茶代酒,在慢慢品味茶汤的过程中,感知《高山流水》中知音之音,感受渔舟唱晚的闲散舒适,感受《沧海一声笑》的壮阔豪情,发泄心中的沉闷,同时也提升思想境界,重新变得斗志昂扬。在茶文化中,优秀音乐曲目的展现,不仅能够平复个人的心情,让人能够深入到茶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帮助个人和缓心情,同时也能够通过思想境界的升华,保证个人身心健康。

  结合茶文化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节奏、音乐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于茶文化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采茶戏、采茶歌等具体的茶与音乐的结合形式,了解茶与音乐之间的动静结合之美,明确茶文化不仅是静止的历史和文化,其在不同的地域、历史中,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当然也接受历史、人类智慧的滋养,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表现形式,以多样的状态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美好,加深人们生活的体验,更促进个人生活态度的转化。当然,茶文化的音乐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在赏析音乐的同时,提升其对于音乐本身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审美体验,实现与茶文化的相互融合,与音乐精神的相互融合,让抽象的理解变得更加真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想象境界。同时,在整体的音乐感受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对于音乐的认。

标签:
相关推荐
  • 光芒娱乐平台-首选地址
  • 首页/杏福娱乐平台
  • 墨月城注册-钱取不出来
  • 首页〈万事娱乐平台
  • 首页、『优游注册』
  • 速盈娱乐-招商
  • 万和城_万和城平台_注册-优质的注册游戏服务商
  • 首页“BA娱乐平台
  • 首页-皇马注册-皇马平台注册【官方】
  • 鸿运娱乐平台-提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