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腾耀娱乐平台门阀士族,中国东汉后期至隋唐中期、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结成的政治集团。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东汉中叶以后,门阀士族开始出现并已渐有把持垄断朝政之势;曹魏政权创行的九品中正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有助于门阀士族的最终形成。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乃魏文帝曹丕为拉拢士族而采取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所制定的一种选官制度。此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属于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后来这种选官制度演变成了名门望族步入仕途的阶梯,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格局)
曹操在其曹氏政权兴起时,为成就大业,曾经打破士族门阀观念,三颁求贤令,用人唯才,网罗地主阶级中下级人物,抑制豪强,以加强中央集权。东晋王朝时期,门阀士族及其统治达到顶盛,是以曾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王与马,共天下:指以东晋元帝司马睿为代表的司马氏皇室家族势力与以宰相王导、及其从兄大将军王敦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势力共掌天下的政治格局。)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政权的兴起,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士族,包括王谢庾桓这些贵姓也不复存在。有诗为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刘宋政权∶ 指东晋大将刘裕代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为帝后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与统一北方后的北魏形成南北对峙格局。)
刘裕在位时期,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采取抑制豪强兼并、重用寒士、废侨寄制度等措施,来巩固皇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使其受挫。
(侨寄制度∶来源于侨寄法。晋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北方大族为避战乱,纷纷南迁。依大臣王导的建议,东晋朝廷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方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只归侨州侨郡侨县管辖,不负担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之为侨寄法。)
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落日的余晖还是向世人展现了它最后的光芒。这就是纵横中国历史近两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在它的支撑下,西魏北周隋唐,四大王朝先后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这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起源于代北武川 ,初建于关中,发端于盛极一时的西魏八柱国。
(柱国∶ 这里是柱国大将军的省称。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年(公元384年)置,公元4 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用以安置权臣尔朱荣,位在丞相之上。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以宇文泰为之,省称柱国。)
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以后,共任命八人,史称“八柱国”,是西魏的最高官职。这八人是∶宇文泰(西魏的实际建立者与权臣,北周政权的奠基人,鲜卑族,总领军政大权)、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西魏皇室诸王之首,兵权受限,仅在军中挂个虚职)、李虎(以战立名,李渊祖父,子孙为唐朝皇族)、李弼(以将略领军,瓦岗寨起义军领袖李密的曾祖父)、于谨(以谋辅事,北周三老之一,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尤以于翼为重)、独孤信(以德抚民,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赵贵(成就宇文泰之功,以德智成己功名)、侯莫陈崇(以勇扬名 ,三子皆为北周猛将)。
《大唐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之盛,莫与之比。”从这也不难知道,为什么当年隋文帝因老婆独孤氏干预连个妾也无法保护,因为她身后的家族政治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八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难以撼动,所以,为确保皇位永固,隋文帝杨坚始创科举制。
其中除宇文泰、元欣二人外,余下六人各统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制)中的“十二大将军”。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大特点就是寓兵于农,即兵农合一。府兵平时是耕种土地的农民,战时是作战的士兵,农隙时训练。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公元535~ 551年),大统十六年前已建立起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又称二十四军),历北周、隋至唐初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停废,前后历时约两百年之久。)
其中有元氏三人∶ 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侯莫陈崇之兄——-侯莫陈顺,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隋文帝杨坚之父),宇文导(宇文泰侄子),贺兰祥(宇文泰外甥),宇文贵,李远,达奚武,豆卢宁,王雄。另有王思政(宇文泰股肱之臣)、王罴、蔡佑、耿豪等名将。此外,还有后起之秀∶宇文宪(宇文泰五子)、尉迟炯(宇文泰外甥)、韦孝宽(以弱胜强,力抗枭雄高欢,曾以三策定北齐,由王思政荐于宇文泰)、长孙晟(唐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之父)、贺若弼、韩擒虎(此二人联手灭陈,统一中国)、李世民(宇文泰曾外孙)、李靖(韩擒虎外甥)、侯君集等。
按历史学家陈寅恪说法,这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有两大特征∶一是“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二是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因此强大的东魏即后来的北齐能被西魏即后来的北周所灭,北方由此被统一,以至隋唐一统中国,皆借此力。
为什么曾盛极一时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会在武则天、玄宗李隆基后势力渐颓,从此一蹶不振?这里有几点原因。不过,在这之前先来讲些相关历史背景。
代北,即今天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以北地区; 庶族地主即下层地主。代北庶族地主势力最初崛起于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北魏政权瓦解后,出现了东西魏对峙的局面,高欢、宇文泰分掌东西魏朝政大权,这标志着代北庶族势力的正式崛起。
高欢为首的关东集团,大多是代北怀朔镇的庶族地主势力,而以宇文泰为代表的关西集团,则大多是代北武川镇的庶族地主势力。
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相互争斗了八十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东西魏之间的互相征伐时期;第二阶段是北周灭北齐时期;第三阶段是关西集团建立的隋王朝压制关东地主集团及关东地主集团的反抗斗争到隋亡时期。
隋朝大臣大多来自关西集团,而隋炀帝更是采用对关东地区征收重税、开凿大运河、南巡等措施以加强对关东地区的统治。不过,隋朝统治者的措施有些失当,加之炀帝又好大喜功,所以隋朝统治时间较短。
但是客观来说,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与秦朝征调民夫修长城是一个性质,即“弊在当代,功在社稷”。
因此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
唐李渊时期 ,大力提拔重用关东地主,以缓和关东、关西两大集团势力之间的矛盾。
李渊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所选定的43名功臣中,关东籍23人,占半数以上。而在唐太宗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关东籍15人,占三分之二,其中就有名臣房玄龄、尉迟恭、程知节、秦叔宝、高士廉、程志玄等人。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裴炎、玄宗时期的名相姚崇、宋璟更皆为关东人。
唐太宗时期曾命高士廉等人修《氏族志》,用以压制士族势力、巩固地位、加强皇权,这是科举制度的倒退。
唐初士族,主要有四大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分别是∶江左士族尚人物、代北士族尚贵戚、山东士族尚婚姻、关中士族尚冠冕。前两大士族至唐朝已经没落,山东士族虽经农民起义战争打击,势力有一定削弱,但因其根深蒂固,所以在唐初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力。
而李唐起源关中,唐政权中关中士族力量最强,可以说左右着唐初政权。《氏族志》的修订,使唐太宗基本达到了扶持庶族地主、压抑江南、山东士族、提升关陇集团社会地位、加强皇权的政治目的,并为三十年后武则天颁布的《姓氏录》,彻底否定传统的门阀制度打下了基础。
唐高宗李治时期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的死可以说标志着关西集团中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势力至此消亡。
当然长孙无忌的死与门阀士族的消亡一样,是多方面原因。直接原因是反对武则天被立为高宗之后,而被武所忌恨,武便指使亲信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后来长孙无忌被逼自缢而死,但根本原因是陷入了关东关西两大集团斗争的结果。
当时的王皇后是前朝西魏大将王思政的孙女,名门之后,关陇集团的人,支持她就是保护关陇集团的利益,就是维持勋贵旧戚特权的最好筹码,当年长孙无忌支持立懦弱的李治为帝多少有这方面的考虑。
武则天的父亲虽曾是李渊太原起义的支持者,但因其是木材商,未被编入《氏族志》里的高门之列,所以武家集团虽富裕,但社会地位并不高贵。可一向懦弱的李治在“废王立武”这件事上却丝毫没有退让,并且很快得到了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等关东集团势力的支持,其实李治并不只是想达到立武为后的目的,李治想借这一事件压制元老大臣势力,最终他将一批反对者贬谪出京,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的势力,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的目标,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皇权不振现象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久,唐高宗在武则天心腹许敬宗、李义府的建议下,命礼部侍郎孔志、著作郎杨仁卿、太常卿吕才等十二人重修谱牒汇编,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新谱修成,高宗亲自作序,说明类别。
《姓氏录》仍以现任官职的高低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不仅当时五品以上职官得以录入,就是兵卒中以军功获五品以上勋官者也谱中有名,而旧士族未在当朝获五品以上官职者均被摒弃于外。
《姓氏录》一经颁布,顿时舆论哗然,许多士人将其贬称为“勋格”,以被录入为耻。
《氏族志》和《姓氏录》未能完全打破延续多年的正统门阀观念,晚唐的牛李党争亦当追溯到传统关东士族与武周政权以后兴起的以文辞进士科发迹的新兴阶层之间的矛盾,更显示了士族及士族观念对唐代政治的深刻影响。
武则天时期,为巩固自己的武氏政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制度,并对其进行改革,首创殿试及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用以提拔中下层有才之士。
由此,传统的勋戚旧臣、门阀贵族等保守势力再受打击。此外均田制、府兵制的开始瓦解也使门阀士族中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时期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改变农民依附豪强大族的控制,增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旧的社会经济制度和阶层必将被淘汰,所以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势力的消亡也是历史的必然,门阀士族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