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精准调水 确保供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我国将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要做到“精确精准调水”,需要根据年度来水情况和用水需求合理确定调水规模,制定年度调度计划,细化水量分配方案和供水过程,精细化实施月(旬)调度,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全过程精准调度。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通过“精确精准调水”,已累计向受水区调水近385亿立方米,较好地完成了供水任务,缓解了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受水区生态环境状况。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将统筹防洪、供水、生态等各方面需求,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的精确精准调度,做好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编制与实施,根据来水预测做好实时调度,相机实施向华北地区生态补水,确保供水安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抓好丹江口水库运行管理,强化大坝管护、库区管理、防洪调度、水质保障,确保工程安全、防洪安全和水质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以来,通过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为沿线余个县区提供了优质水资源,保障了超过1.2亿人的供水安全,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运行调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目前珠江流域已全面完成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编制。下一步将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抓好年度水量调度执行,继续开展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指导做好已建调水工程的调度运行精细化管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抓好节水工作,坚决避免敞口用水、过度调水。同时,积极推动《珠江水量调度条例》尽快出台,为加强和规范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运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推进新阶段太湖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我们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太湖流域的社情、民情、水情,深入研究分析流域内复杂水利问题,坚持节水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自然规律开展流域水利各项工作,构筑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太湖局要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力确保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水”安全,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支撑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精确精准调水。太湖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本地水资源不足。下阶段,太湖局将继续科学开展引江济太,全面统筹太湖防洪保安、供水保障、蓝藻防控、水草生长等需求,实施多目标统筹优化调度,发挥望虞河、新孟河引调水能力,挖掘新沟河、走马塘调度潜力,构建协调联动、引排有序的调水体系。督促地方持续抓好调水沿线和受水区的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引水入湖水质达标。认真开展调水原型试验,构建高保真水动力学数字模型,强化调水全过程预报、预警、预演,不断提升科学调度水平。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天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节约利用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天津市要准确分析全市水资源长期供需趋势,科学开展全市水网顶层设计,积极主动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天津境内段工程和北大港水库扩建增容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向天津市供水;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以“津城”“滨城”供水保障为重点,加快引江入宝坻、静海工程,新改扩建曹庄和洪泥河泵站等枢纽工程,建设引滦引江联络线,完善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严格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科学推进于桥、北大港、尔王庄等水库扩容工程规划建设,全力构建引滦入津、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东线“三水共用”,于桥、尔王庄、王庆坨、北塘、北大港“五库联调”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与国家大水网有效衔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贡献天津力量。
水资源匮乏、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对生态保护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的能力不强,已成为内蒙古躲不开、绕不过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精确精准调水这一宝贵经验,对于内蒙古来说,尤其是从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来审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在国家的重视支持下,近些年我们实施了引绰济辽工程,这对有效缓解蒙东地区严重缺水状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不仅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尤其要做好精确精准调水工作,以系统观念、全局思维处理好开源与节流、存量与增量、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精准掌握工程受水地区缺水需水情况,科学制定和细化水量分配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切实做到“先节水后调水”,确保让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让有限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把精确精准贯穿于研究和推动工作的始终,科学研判、精准把握内蒙古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等,加快谋划和建设一批重点引调水工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安徽水资源“南丰北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5·14”重要讲话精神,对推进重大调水工程高质量发展、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安徽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产布局也不相匹配。多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安徽省着力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建设了一批调水供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影响处理工程全面完成,淮水北调工程2019年竣工验收,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加快推进,大型灌区改造与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十三五”期间,淠史杭灌区向合肥城市调水23亿立方米;淮水北调2020年试通水以来,共向淮北市、宿州市调水2000万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受水区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安徽省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徽区域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安徽水资源供求趋势、区域布局、结构特征,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在后续工程建设中运用好“精确精准调水”宝贵经验,着力优化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格局,为促进安徽南北协调发展提供安全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调水量与水源区降水及丹江口水库来水量紧密相关,为此,水利部针对水源区的降水径流进行了精准精确预报,为生态补水、汉江生态流量保护、洪水资源化等工程管理提供了科学参数。
南水北调工程取得的宝贵经验是前后关联、一脉相承的整体。宏观层面,先有全国一盘棋的水土资源配置大格局,再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推动实施。中观层面,研究和认识客观规律,制定科学长远的规划蓝图,抓住节水治污和生态保护的“牛鼻子”。微观层面,通过精准精确地运行管理和服务,协调好相关利益,让规划的目标落地,实现南水北调工程造福人民的“初心”。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已被列为国家2020—2022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意义重大,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一是遵循“以供定需”。确定工程规模,充分考虑有水源的可调水量、中线工程的可供水量以及受水区的需水量。二是坚持“节水优先”。先节水后调水,充分考虑需水区的节水潜力,在完成节水目标情况下,再考虑供水量。三是优化方案比选。保证水质优良,要慎重考虑调水有无水质降类风险。四是合理规划设计,不触生态红线。可调水量、供水调度、线路选择、进出口选择都必须满足生态要求,保持红线距离。五是重视环境影响。实施系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立项的重要前置要件,不能因为工程建设而带来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六是政府主导规划,市场主导建设。工程规划布局、规模等必须由政府主导,兼顾各方利益,确定最优的、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七是超前谋划布局,搞好建设管理。在树立“技术立家,数据为王,半军事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管理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把我国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利用工程手段抽调一部分输送到华北,是改变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实现精准调度,保障调水效益,一是要对调水的运行管理立法,以法管水;二是要进行区域总量控制,精确精准调水,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三是要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最大限度节约用水;四是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调水智能体系建设,提升调水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节水优先”方针和“三先三后”原则,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为约束,结合新形势下受水区用水实际情况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受水区城镇生活、工农业生产及自然生态等节水潜力,合理预测受水区需水量。同时,统筹考虑受水区当地水、再生水、外调水等水源条件,核实确定受水区需水量,在水资源供需科学分析基础上确定需调水规模。
从长江流域调水,是取有余补不足,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要科学深入研究抽江水量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有效预防或避免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可能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等重大引调水工程的实施,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应充分利用所积累的经验,将传统水利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水利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调度管理系统,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水决策和水调度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从而实现优化决策、精准调配、高效管理、自动控制、主动服务的目标,为精确精准调水提供关键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水量分配和调度制度,确保精细化调水落到实处。
重大引调水工程要实现精准调水应做到“三有”,即做好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执行、事后有服务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按照水量分配方案,严格落实调水计划,突出抓好调水网格的在线实时监控,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保证调水安全运行。二是强化执行,认真落实调水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日常监控,严格按水量指标执行,全力保障调水工作的严谨性、精准性。三是强化保障服务,建立调水用户回访制度,定期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全面、全过程、全方位提升调水服务品质,从而实现从水源到用户精准调度,实现精准调水。
重大引调水工程旨在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有利于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工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充分发挥调水效果,制定完备的水量分配方案尤为重要。实现精确精准精细调水,一要制定科学的调水计划,根据各种因素,灵活把控,确定符合实际的引水计划;二要实施引调水全过程管理,统筹调节供水与需水关系,形成良性运转机制,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水资源的长期需求;三要探索实践精细化供水模式,根据对水资源的需求主体、用途、规模等不同,采用合同供水形式,形成精细化用水方案,避免水资源浪费。
重大引调水工程作为国家水利重器,在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过程中,应允许不同受水地区和不同行业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水量分配方案对调水工作的指导作用。在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过程中,重视最新科技成果在调水工作中的加速转化和应用,为水利行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快速应用建立标杆。注意吸纳一线干部群众智慧,持续发挥重大引调水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大引调水工程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应做好用水计划管理和监督检查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做好各河流水系相关各省区年度用水计划及调度计划申报、年度水量分配指标制定及用水计划方案编制、年度水量分配指标计划审批及下达、用水计划方案的修正与调整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检查省际控制站实测下泄水量及其检测设施,检查最小生态流量下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各河流水系重要水利工程调度的执行情况。
首先要整合南方调水区域、北方受水区域水资源及其相关数据资源,建立系统全面的调水工程数据库,做到信息的全覆盖,完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为科学调整调水计划、精确精准调水提供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以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广泛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建立集科学调度、可靠监控、安全管理、高效运行于一身的工程管理与控制系统,实行全流域、全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不断提升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做到由“经验调度”向“智能调度”转变,确保实现精确精准调水的目标。
要以供定需精准精确调水。调水区应根据中长期调水规划和年度调水计划,严格确定调水量;受水区沿线地区要根据分水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本区域水量分配。
重大引调水工程要实现精准精确调水,必须设立中央层面管理机构。受水区应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限制并逐步退出高耗水行业。
重大引调水工程,必须统筹协调,做到水量调度、工程运行、环境保护“三个安全”。
科学合理的水量分配方案是重大引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落实细化水量分配方案,一是要建立健全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加强用水源头控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探索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平。二是要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加强水资源用途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评估、用水审计等制度,利用经济杠杆加大对非居民用户分类水价和差别定价的调控力度,逐步完善水价调控机制。三是要建立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工程体系,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洁净、便利、可靠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最为必需的保障之一。为确保大家都能够用上安全放心的水,我国应该实施“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原则。应根据城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按照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要求严格用水监管,实行计划用水制度,推行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由一个部门全面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全面实施从“源头”直接管到“龙头”,为供水企业和用水户提供质优量足的水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一是确定科学合理的分水方案。着眼于地区、行业、部门、用户等多层次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坚持系统、协调、动态、和谐等分水思想,以全局视角看待具体问题,多方面综合考虑各类分水规则,制定出广泛认同、确可执行的适应性水量分配方案。二是打造全面的供水监控网络。建设全覆盖水资源监测站网,形成完善的供水实体监测网络,实时动态监测调水资源的状况;利用集成信息、网络、知识图与组件等高新技术,搭建水资源供给可视化监控平台,实现智能决策和水资源调配快速生成与执行。三是配套完善的工作保障体系。考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方面,既严抓配水工程设施数量和质量,又全面推进行政、制度、法律、文化等的完善,尤其要重视科技创新,以科学技术带动水量分配方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