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娱乐挂机-首页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不仅发出“劝和促谈”的呼吁,也积极贡献建设性解决方案。2月24日,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同时多语种同步刊发。
在这份立场文件中,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战后重建等十二个要点。
就在三天前,2月21日,中国外交部举办蓝厅论坛,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外交部部长秦刚表示,《概念文件》阐释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重点合作方向和平台机制,展现中方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六个坚持”,重申核战争打不得也打不赢,呼吁保障民用安全,反对攻击核电站,反对使用生物武器。秦刚还透露,中国将适时举办全球安全倡议高级别活动,与各方共商安全大计。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2月21日表示,中方向乌方分享了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要点,一旦收到完整文本材料,乌方将会仔细研究文件并得出结论。
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危机不仅凸显了欧洲正在面临的安全困境,也凸显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安全挑战。中国发布的《概念文件》回应了当今时代面临的安全难题,也是避免人类社会重走阵营对立、分裂对抗老路,陷入零和博弈、战争陷阱的重要契机。
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中国的作用不能忽视,这不是中国去斡旋,也不是中国下场去参与俄乌战事,而是中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向全世界正式发布的两份重量级的文件,一个就是前两天我们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的概念文件。中国倡导的是总体安全,是普遍安全。有别于美西方北约他们所强调的自身的安全,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安全的最大化,不惜去损害甚至是丧失别人的安全。
张雪松:另外我们在2月24日俄乌冲突开展一周年的这一天,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样的文件。这是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系统地表述了中方的立场,尤其是在战争有可能进入长期化、扩大化、僵持化的这样关键的节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双方应该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彼此的安全诉求,解决严峻而深刻的地缘政治矛盾。
张雪松:再看第三方面,其实中国也划出了一条红线,是什么呢?就是强调核战争打不得也打不赢,这是五核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为这场战争划定的一条红线。
张雪松:这条底线既是给俄罗斯说的,其实也是给乌克兰、北约和美国说的。所以中国是一种超越性的叙事,超越了狭隘的国家利益、狭隘的地缘政治纷争和尖锐的地缘政治矛盾,提出了中国总体性的安全主张和和平主张,这应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应有之义。
正值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中美两国高层分别到访交战中的俄、乌两国,一个劝和促谈,一个拱火浇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象和图景。
2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双方在会晤中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王毅表示,赞赏俄方重申愿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将一如既往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王毅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但中俄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成熟坚韧、稳如泰山。危机和乱象虽时常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挑战和机遇并存,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更不接受第三方的胁迫。
在会面现场,人们看到了一件很熟悉的东西:一张全世界最著名的椭圆形长桌。这张桌子据说有六米长,很多人还清晰记得去年马克龙到访莫斯科时,马克龙在这头,普京在那头。甚至还被国家社会调侃,衍生出了很多漫画和PS图。
而这一次,同一张桌子却坐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这张桌子还可以横着坐。还有网友评论道:普京在“远地点”会见了马克龙,在“近地点”会见了王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外交的主动出击,还不仅限于此。就在王毅访俄前夕的慕尼黑安全会上,在美欧的舆论主场,当西方的政要一边倒地谈论向乌克兰继续援助武器的时候,王毅发表主旨演讲并亮明立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但中国没有袖手旁观,不去火上浇油,更反对趁火打劫。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紧接着王毅转守为攻,向欧洲发出了灵魂三问:作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使战火停下来?搭建什么样的架构才能使欧洲实现长治久安?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使欧洲实现战略自主?
而本届慕安会的另一重要看点,就是中美两国的直面交锋。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流浪气球”事件,美国本来打算借此大作文章,对中国深度碰瓷,结果却发现打错了如意算盘。对于美国击落气球的行为,中方给出了三个精准定性:滥用武力、过度反应、渲染炒作,并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击。
然而,更严厉的批评还在后面。在谈及美国对中国芯片领域打压时,王毅表示,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这是百分之百的单边主义和自私自利,百分之百地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干扰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美国已经站在了自己倡导的自由贸易的对立面,这真是历史的讽刺。
从俄乌战争开始至今,美国不断将中俄推向对立面,试图用俄乌冲突绑架中俄关系,要么渲染中俄“结盟”,要么离间中俄友谊,向中俄每一次的正常互动施加压力。而眼下,在西方已经基本切断与俄罗斯联系的情况下,中俄在热点议题上深度互动,也引发了外界的联想和猜测。
美国方面为了打压中国也打压俄罗斯,他们释放出了很多的“阴险的气球”,这其实是一种舆论战的表现。比如说他们称中俄现在已经变成了“同盟”,甚至是“军事同盟”,还是比如说“中国向俄罗斯过去就提供了非致命性的武器”,现在随着中美关系进一步下滑,“中国为了反击美国,于是向俄罗斯提供了致命性的武器”等等,这些事情纯粹就是子虚乌有。
张雪松:随着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正式访问俄罗斯,而且见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包括外长拉夫罗夫,其实中俄关系更进一步地深化了。当然我们要看到中俄深化自己的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中俄联手或者说中俄变成了一个实质性的同盟,但是在中俄两国同时面对着美国与西方的这样的战略压力面前,中俄走近是一种“被动承压”的结果。
当地时间2月21日中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商栈展览中心发表国情咨文。这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普京首次发表国情咨文。刚一走上演讲台,普京就表示,今天的国情咨文是在世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之时,在发生决定人民未来的最重要历史事件之时发表。
在整个演讲的前半部分,普京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特别军事行动”的原由、俄方的做法以及批评西方的所作所为。并强调,俄罗斯多年来已经做了一切努力,尽一切可能让这一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还曾准备与西方进行建设性对话,但得到的却是虚伪的回应和北约的扩张。
而此次国情咨文演讲中最受国际舆论关注的莫过于普京宣布,将暂停与美国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表示,俄方已经收到了美国在考虑进行核试验的消息,如果美国率先展开,那么俄罗斯也将跟进。
“随着对话渠道关闭,火炮成了传声筒。”为应对西方军事压力,俄军一方面加大对乌军事、通信、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力度,以破坏乌军战争潜力。另一方面,还通过部分动员扩充军力,并计划在2023年至2026年进行大规模调整,将俄军队人数扩充至150万,同时加强装备供应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国防需要。
目前的俄乌冲突已经演化为一场典型的“欧洲战争”。乌克兰不是一个国家在跟俄罗斯战斗,乌克兰后面有北约,有欧洲,当然还有美国。美国和北约希望借助俄乌冲突进一步的击溃俄军,甚至进一步的“瓦解”和“肢解”俄罗斯。在这个目的彻底实现之前,美乌双方其实很难在现在这个时刻就立刻停战。
张雪松:更何况现在俄罗斯即将要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不管是它重新的在征收兵员,还是重整装备,还是俄军的高级将领换帅等,其实俄军希望利用“春季攻势”一举拿下包括顿涅茨克全境和卢甘斯克在内的顿巴斯地区,实现它所有的地缘政治,包括领土的目标和诉求。所以短时间内俄乌双方不可能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现实的纷争,也就是说在2023年俄乌冲突不但不大可能会停止,甚至还有可能继续会长期化、僵持化甚至是恶化。
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的前夕,美国总统拜登拜登悄悄访问乌克兰,然后“惊艳”了所有人。前一天还信誓旦旦称没有访乌计划,第二天,拜登就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顶着空袭警报漫步于基辅街头,大手一挥,还送了泽连斯基一份价值4.6亿美元的“军事大礼包”。
不过既然是“悄悄访问”,那准备工作必须充足:根据美国媒体的披露,2月19日凌晨,拜登趁着夜色模糊乘坐空军C-32启程前往欧洲。为防止专机受到俄军攻击,拜登在波兰边境换乘了长途火车,经过10小时的跋涉,才最终于第二天上午到达基辅。
由于乌克兰国内局势不稳定,为了保证访乌消息不外露,拜登此次随行人员规模不大,被允许随行的记者更是立誓保密,手机被没收。同时,美国政府还在拜登出发前几个小时,专门向俄罗斯方面通知了此事。但这并没有缓解美国政府对拜登安危的担忧,因此,拜登只在基辅待了5个小时。
美国媒体也是笔墨浓重地渲染了一波拜登此行的危险程度,毕竟在美国现代历史上,总统还是第一次去到没有美军活跃的地区。
虽然行前全程保密,但抵达基辅后,拜登开始高调作秀,深度“拱火”。拜登并没有去泽连斯基的,而是与泽连斯基共同上演了一场街头秀。在荷枪实弹的士兵警戒之下,拜登给了泽连斯基一个结实的拥抱。这个拥抱,泽连斯基整整等了一年。这既是给乌克兰人看的,也是给美国人看的,应该也是给俄罗斯和全世界看的。
紧接着,还有媒体镜头捕捉到,在拜登和泽连斯基的手下一一握手时,站在一旁的他,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当然,拜登这趟并没有空手而来,在基辅的5个多小时里,拜登送出了5亿军援。至此,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援已接近300亿美元,整个西方的军援更是高达1500亿。
或许这份“见面礼”是让泽连斯基“动容”的真正原因。之后,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用三个词来评价拜登这次访问:历史性的、及时的、勇敢的。并特别感谢美国与乌克兰站在一起,感谢两国牢固的伙伴关系,誓言共同努力,确保取得胜利。
一年来,这场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不但没有熄火迹象,在美欧不断加码的军事援助下更趋复杂。有分析指,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支持乌克兰。用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区域军事政策中心主任巴丘克的话说,“这次访问不会对俄美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俄美实际上已经没有关系了”。
拜登突访乌克兰,其实他更重要的是一场“政治秀”,一方面是向乌克兰,包括向西方阵营,显示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带头大哥”,作为一个“领头羊”,去支持所谓的“民主政体”,另外一方面有他自己的政治考量,因为现在据美国媒体预测,拜登有可能在考虑要2024年竞选连任,如果那样的话,那么拜登在战时状态下去访问乌克兰的首都,这种所谓的“英勇之举”,其实是对拜登、对美国的政府来说都是“政治加分之举”。
张雪松:另外拜登出访乌克兰,其实还是向世界,包括向俄罗斯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就是目前仿佛是一场“铁幕”已经拉下,“铁幕”的一边是美国为首,美国、欧洲、北约,包括乌克兰,而整个的所谓的“民主阵营”要坚决对抗一个“威权政体”的代表就是俄罗斯。
西班牙《公众》日报日前刊登的题为《一周年之际,西方阻碍了乌克兰和平》的文章中说,西方希望冲突继续让俄罗斯在军事和经济上疲于奔命,其背后的利益导致了对话遭遇失败,但西方却没有考虑到,这种赌博将给欧洲带来极高风险。如果说俄乌之间曾经存在和平谈判的可能,那么如今这种可能性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