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联娱乐-提款不到账但实际上,在大片的国土范围之内,还有很多人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权力,在和平时期,他们表面上臣服皇权,可在无形中,他们已经在某些方面把持了朝政,
我国平民阶层掌握权力的例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因为在那个时期,士人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士族与门阀,在某些时刻,门阀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向乃至更朝换代。
在春秋之前,文字乃至文化是贵族的专享权力,平民是没有办法接触的,这也代表着那个时候有着天然的阶层隔离带,普通人想要跨越阶层是无法完成的事情,直到一件事情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那就是西周的灭亡。
随着西周王权的削弱和各诸侯国的崛起,诸侯国之间陷入了无休止的战斗当中,大家不再尊重王权,礼乐崩坏,传统的观念束缚荡然无存。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借着文化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势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孔子讲学。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仅仅门徒就达到了三千人,这三千人当中不乏一些富家子弟和贵族,这样一股庞大的势力是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能轻易得罪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平民士人出现,并获得了大量的机遇,很多诸侯国开始招揽这些士人,士人群体正式开始崛起。
一开始,士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能力才会获得机会,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多半单打独斗或者以小型团队出现,但随着汉朝的建立,一切都改变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大行其道,普通士人很难再出头,而那些背后有家族的士人,则可以轻松地获得推荐名额,获得官职,于是此时士人开始向士族变化,大家都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大家族,不断获得更多的官职。
随着在朝人员的增加,这些家族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其实此时的士族已然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无异。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和人脉,在和平时期可以影响国家政策发展,在乱世中更能获得天大的机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刘秀,刘秀能够建立东汉,背后就有着士族的影子。
东汉的建立,让士族阶层几乎达到了顶峰,他们可以借助权力,帮助自己更加快速的发展,在部分区域内,甚至可以拥有类似皇权的管辖权。
此时的国家,已经酷似为士族服务的大型机构,士族此时开始逐渐向门阀过渡,而门阀的本质与诸侯相类似,不过不同的是,门阀没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门阀的存在必须依靠于国家,这也成为了后来门阀消失的原因。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经过一阵混乱,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看似是一场混战,实际是各地士族门阀互相争夺资源的战场,所谓的三国,只不过是他们摆在明面上用来争夺资源的工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曹操。
曹操能够成功,统一北方地区彻底站稳脚跟,是因为在曹操的背后,是以荀彧为代表的士族门阀势力,曹操的一生都在试图挣脱他们的掌控,所以曹操大批量的启用寒门士子,可遗憾的是,曹操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到了曹丕时期,因为全盘答应了门阀的要求,所以才能够成为三国的胜利者。
曹丕建国后,魏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的意义就是再次确定了士族门阀在国家的地位。
因为九品中正制规定,人才选拔的渠道必须是士族范围,这就相当于门阀与国家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寒门子弟永远无法获得权力。
随着这次制度确立,门阀在中原地区的权力和地位达到了巅峰,此时他们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国家,朝代更替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很难影响他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孝文帝在统一北方后,依旧惧怕门阀的力量,他通过改姓氏等方式,彻底汉化,只为让自己的家族能够达到和门阀相同的高度。
经过长时间的压迫,底层人士早已不满门阀对权力的把持,就在北方孝文帝想要和门阀融合的同时,身处南方地区的刘宋政权却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
刘宋政权不但没有依附和讨好门阀势力,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力对门阀进行了压制,并采取了抑制门阀发展,大量启用底层人士等举动,严重打击了门阀势力,在那个时期,很多门阀家族都消失不见,泯然众人。
不过门阀势力的真正消失,还要说到隋朝,隋朝科举制度的出现,成为了压死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隋文帝会开创性的创建科举制度,从寒门选拔人才,因为他本人就是门阀制度下的受害者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的开创者,隋文帝的生活其实压力很大,因为在当时的隋朝,有着十分强悍的八个大家族,史称“八柱”,这八个家族的势力盘根错节,难以撼动,甚至可以直接干涉皇权,所以隋文帝才会创建科举制度,就是为了打破门阀对于国家的垄断。
只不过隋文帝并没有看到科举带来的荣光,隋朝覆灭后,唐朝取而代之,唐朝初期依旧在门阀势力的笼罩之下,例如李渊就不得不通过重用关东势力,以求让关东和关西达到平衡状态。
但到了李世民时代,得益于科举制度的人才梯队,门阀在朝内的权威不断下降,在失去了权力的庇护后,门阀已经同地主无异,后世的一些大家族,都是在那个时候拥有大量土地的情况下才能延续下来,但这些门阀衍生的地主与乡绅地主不同,他们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想要翻身更是难上加难。
无论是唐朝时期还是明朝时期,国家都在主张将土地归还到农民手中,做到耕者有其田,而这些土地的流失,同样也是门阀消失的原因之一。
门阀能够存在,在于和普通农民的天然隔阂,这份隔阂正是通过掌握土地来实现的,清朝时期不断兼并土地的八旗,也是类似于门阀的存在。
可土地的分散,不但让门阀失去了对农民的威慑,也让门阀失去了大量的收入来源。
没有收入来源的门阀是无法存在的,只能不断地被迫分流,成为一个个的小家族,在商业还没有大量发展的时代,如果失去权力的庇护,士族门阀的消失是必然的。
不过这也导致乡绅地主的出现,乡绅地主和门阀不同,他们的存在不依靠官职人员的数量,只依靠手中土地的保有量,所以乡绅地主的存在延续的下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在打倒地主的活动下才渐渐地消失,不过时至今日,依旧有一些乡绅地主,但他们的存在必须以遵守法律为前提。
在历史的车轮下,门阀只有两条出路,转变或者等待消亡,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和皇权的统一,与皇权争夺权力的门阀是无法存在的,所以很多门阀家族开始思考如何转变自己的存在方式,其中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商。
以商业所提供的庞大利润来维持家族的发展,清朝时期的晋商、徽商等,都是类似的家族形式。
不过这种家族形式同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生活环境处在和平状态,当战争爆发后,所有规则全部消失,任何财产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李自成了。
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城后,立刻开始搜刮北京城内的官员、大户、富商等,在短短几天时间就抢夺了足足7000万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前,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他在位期间一年的税收也不过400万两左右。
所以李自成能够获得如此高额的金钱,必然是将这些人的所有家产搜刮一空,根本不给他们留活路,这些人几代的积蓄在战争面前完全无法保留,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自成拿走他们的财产,而他们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甚至有些人还被李自成当场斩杀。
士族与门阀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他们的存在必然会和皇帝的权力产生冲突,在皇权统一之下自然无法存活,但家族的传承可以经历时间的考验,只不过所有的家族必须以遵守法律为前提,不然这些大家族即使再强大,也随时可能消亡。毕竟任何存在都要获得国家的支持和允许。